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日常生活中也引申到其他地方
正确“放养”孩子的5个建议
1. 鼓励宝贝“摸爬滚打”
在保证宝贝安全的前提下,为宝贝提供各种室内外的活动、玩耍、尝试的机会,鼓励宝贝摸爬滚打。
2. 避免过度讲究卫生
讲究卫生当然非常必要,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别斥责孩子这不能摸,那不能玩。孩子一身汗,一脸泥地回来,只要洗干净就行了。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别吃不干净的食物。只要注意这些基本的卫生事项,宝贝就不会有大问题。
3. 让宝贝的免疫系统多见见世面
宝贝出生后,如果能不断地接触外界环境中的一些东西,人的免疫力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不断“成长”起来的。在接受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免疫力不断地增强,不至于那么容易发病。
4. 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把很多有害的病菌吹出去,而且也不利于尘螨的生长,有助于防止过敏的发生。至于消毒抑菌或者消毒产品,如果家里没有病人,还是少用为好,经常使用这类产品,只会让宝贝的抵抗力变得更弱。
5.到大自然中做沐浴锻炼
比如,带宝贝多到外面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冷水,即人们常说的“三浴”锻炼,都非常有益于增加宝贝的免疫力。不过,采取三浴锻炼要讲究科学方法,还应循序渐进。
放养的对立面是圈养,意思是不禁锢起来,任起生长发展。“哥德巴赫猜想”说“学者要放养”参考地址: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sciencetimes.com.cn%2fblog%2fprint.aspx%3fid%3d6135" target="_blank">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print.aspx?id=6135</a>所谓“放养”,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可以较早地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放养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很好地激发孩子探索的自主性,有利于其独立性品格的培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娃往往更有主见,动手能力强,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并能积极践行。和父母的关系也是开放式的。
其最大的误区在于,很多家长把“放养”当成了“放任”,教育目标出现偏差,导致教育成果毁于一旦。2015年10月18日,三名留守儿童在盗窃商店后将值班女教师打死,并且言之凿凿,淡定表示“未满14岁,不用坐牢”。还有5岁男孩将2岁女孩关进电梯按18楼后致其坠楼身亡……
在城市里,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只将娃送到托管班或者交给保姆、老人就了事,认为从金钱上满足孩子就可以了。而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更值得警醒,他们几乎完全处于“放养”状态,其心理状态让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