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目,是汉语词语,拼音是míng mù,意思是总称,概括性的词语。
(1).称道;标榜。
(2).名声。
(3).名称;名义。
(4).姓名。
(5).命名。
(6).结果;成就。
出处
①《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②宋、沈作喆、《寓简》卷三:“三君、八俊之流,造为语言,以相名目。”
①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父亲阿你坏风俗,枉了你清廉名目。”
②《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但是出身低微的,贾公又怕辱莫了石知县,不肯俯就;但是略有些名目的,那个肯要百姓人家的养娘为妇。”
③清、黄景仁、《游九华山放歌》:“谁知举笔点窜间,已使名山擅名目。”
④明、施耐庵《水浒》第四十七回《扑天雕两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
①晋·葛洪、《抱朴子·吴失》:“不知五经之名目,而享儒官之禄。”
②唐、孙鲂、《题金山寺》诗:“万古波心寺,金山名目新。”
③宋、司马光、《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窃虑聚敛之臣,犹依傍役钱,别作名目,隐藏宽剩,使幽远之人,不被圣泽。”
④明、王九思、《端正好·春游》套曲:“做一个赏春名目,更有那几般儿品馔非俗。”
”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晁无咎闲居……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陶语名目之。”原注:“一无‘目’字。”
(名)事物的名称。
名拼音míng注音ㄇ一ㄥˊ
部首口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6画
五笔QKF仓颉NIR郑码RSJ四角27602
结构上下电码0682区位3591统一码540D
笔顺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名míng(ㄇ一ㄥˊ)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出名的,优良的;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名目的意思:事物的名称、花样;名义、理由。
1.拼音:míng mù
2.同义词:名堂、花样
3.近义词:项目、款式、花式、式样、技俩
4.造句:
(1)这个房屋承购意向金,是该条款制订者巧立名目,为了达到先收取买方钱款、取得不当得利而设置的一个陷阱。
(2)单立出这些名目来,自以为弊绝风清,中间却不知受了多少蒙蔽。
(3)调查研究,要先有个名目,然后循名责实。
(4)反动统治阶级巧立名目,在治水、导淮等等幌子下横征暴敛,中饱私囊。
(5)对一些巧立名目的乱收费,政府应该坚决制止。
(6)一切巧立名目乱摊派,乱收费的.做法都是不被允
(7)名目繁多的西方现代文艺流派,其实是一家眷属,都是形式主义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