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和司马懿没有关系。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的故事:
1、司马懿受遗二主,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势力减弱。孙权势力达到交州地区,刘备也乘机占有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内)的荆州江南部分。孙权和刘备的势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已逐渐形成。
2、司马懿征讨孟达,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达,于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发动叛乱,弃魏投蜀。孟达自认为宛城距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势险要,司马懿一时无法赶到上庸。可是当孟达刚起事八天,司马懿就亲率大军赶到上庸,兵临城下。
孟达平素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申仪风闻孟达与西蜀又有来往,立即报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监视孟达的行动。司马懿为了充分做好消灭孟达的准备工作,并尽量推迟孟达的起事时间,除了从军事上做好征讨的准备工作,他还设法麻痹迷惑孟达,使他犹豫不决,延缓起事的时间。
楼主您好关于司马微是谁
我在此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其实是复制
司马徽(174-208),字德操,号水镜,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
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有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草庐”的千古佳话。
爱★三国团队为您解答
望楼主采纳
作为三国时期最厉害的隐士之一:司马徽,别人都来请司马徽出山,是什么原因使司马徽迟迟不肯出山呢?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兵法、经学、道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有三个徒弟,分别是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个个都是厉害的谋士,天下闻名。
司马徽虽然自己没有出山,但是他却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就前去拜访司马徽,一起商讨天下大事。刘备希望司马徽可以出山帮助自己,可是司马徽并没有答应,司马徽对刘备深沉地说到:“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于是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
自己继续隐居山林,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也知道司马徽不是一般人,所以想重用他,但是司马徽在不久之后就病死了。了解了司马徽的身世之后,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司马徽为什么一直不出山”吧。
司马徽生于汉末,此时正处于朝代政权交替之际,天下动荡不安,人民饱受苦难。所以司马徽已经看穿了天下大势,故选择了隐居。等到后来天下形势逐渐明朗时,司马徽已经年迈了,无心出山了。
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时,司马徽则认为诸葛亮已经错过了下山的最佳时机了,当时曹操已平定中原,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曹操集团的实力比刘备集团强了很多倍,曹操手下人才无数,当时的刘备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后来诸葛亮到死也没有能帮助刘备匡扶汉室。
司马徽没有遇到他想要辅佐的那个人,以司马徽的名声,是有大把人来邀请他出山的,但是他没有遇到他想辅佐的人,即使遇到了,也已经变得年迈了,看破红尘,更加不愿意出山了,一等就是一生,一生也没有遇到想要遇到的人。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会比较勉强,当时曹操想让他出山,可是他拒绝了,除了年龄原因,还有司马懿已经在为曹操效力了,司马徽和司马懿都是同一姓氏,其先祖定居在河内,二人的出生地相距很近,仅仅相隔100多公里,所以两人属于同一脉的可能性很大。故司马徽并不想与自己的同乡竞争,不想司马氏家族的人相残,所以司马徽也没有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