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甜菜品种群又称B.vulgaris.ar.cicla,一年生或二年生,多粒,一个种球含2~3粒种子,比较小。2n=18。叶片较宽,叶肉多,绿色或粉红,有的叶脉红色、叶肉绿色。根小不发达。它的叶片及叶柄可用作蔬菜、草药或饲料。叶片大小及形态变化较大,叶中脉及叶柄厚度也有较大差异。在这一组内,还包括有Spinach.beet,或Swiss.chard等类型,中国古书及民间也称君达菜、牛皮菜或厚皮菜。
欧洲人称叶用甜菜为Swiss.chard。据Frese(德)等人认为Swiss.chard可能是在近东地区从Beta.vulgaris.ssp.maritima(滨海甜菜)中选出的第一种栽培甜菜,然后传入欧洲、北非和亚洲的中国、印度及其他国家。农民的连续不断选择造成了它的叶片与叶柄形状、颜色、光照长度反应及春化作用要求等方面的多样性。有的叶用甜菜叶柄及叶脉或叶片呈鲜红色,具有观赏价值。
作为栽培甜菜的一种类型,叶用甜菜目前尚未有大面积种植。在东欧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及中亚的亚美尼亚等国普遍有零星种植。
叶用甜菜在欧洲及中国都存在不同的变异类型,但目前尚未有对叶用甜菜比较明确的分类报道。德国C.Frese(1996)曾对来自欧洲不同地区的74个叶用甜菜材料进行了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等17个性状的观察,并对数据进行了简单连锁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只表现中度分离,很难明确分类。俄罗斯Krasochkin(1959)和V.I.Burenin(1986)也曾试图根据地理起源制定一个叶用甜菜的分类系统,但均未成功。
中国叶用甜菜已存在1500余年,目前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一带和福建、广西、广东等地,形态变异也很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曾从各省共收集到叶用甜菜110余份。一般性状表现是:叶片较肥厚、叶丛匍匐,叶色有深绿、浅绿,个别叶脉红,叶柄较宽。在四川、湖南、贵州、福建、浙江一带为一年生越冬作物,第一年8~10月播种,田间越冬,翌年4~5月抽薹,6月结实。根据我国叶用甜菜的叶部形态特征,大致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
叶用甜菜类型
1.白柄叶用甜菜
叶柄白,叶片浅绿,叶形卵圆形,叶丛直立,纤维少,适应性好。
2.绿柄叶用甜菜
叶柄浅绿,叶片绿,叶形长卵圆形,叶丛半直立,叶面微皱。抗病性较好。
3.四季叶用甜菜
叶片生长旺盛、半直立叶丛,卵圆形叶片、多皱、绿色。白色或浅绿叶柄,植株茂盛,抽薹晚、晚熟、抗病力强。
4.卷叶叶用甜菜
叶柄宽,心叶弯曲,叶片深绿、卷曲,叶形倒卵圆形,品质中等,纤维少。
5.红色叶用甜菜
叶片直立,生长旺盛,叶片绿、椭圆形,叶脉及叶柄为紫红色,抗病性强,品质较差。
叶用甜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种质资源,具有的一些遗传特性对改进糖甜菜种质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已发现叶用甜菜抗褐斑病性很强,来自土耳其的样品株有雄性不育类型,Swisschard具有耐霉菌特性,在欧洲的试验还发现来自瑞士的叶用甜菜具有抗丛根病性。
中国的叶用甜菜、糖用甜菜与欧洲起源地的叶用甜菜间的亲缘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王桂芝(1989)等通过对甜菜属近缘3个种间杂交后代的细胞学研究认为,B.vulgarisvar.cicla与B.vulgaris的染色体组基本上是同源的,张福顺(1999)对来自希腊、土耳其及中国不同产地的叶用甜菜样本进行了形态特征特性鉴定及RAPD分析发现,中国的叶用甜菜与希腊、土耳其叶用甜菜之间部分样品的亲缘关系较近,另一部分则较远。糖用甜菜与中国叶用甜菜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叶用甜菜为本属植物甜菜(菾菜)的变种。
性喜冷凉,适应性强。
根部肥大,有分枝。我国南方栽培较多。叶供蔬菜用。
喜冷凉湿润,耐高温、低温,耐肥,耐盐碱。其发芽适温为 18-25℃,日均气温14-16℃时生长较好。低温、长日照促进花芽分化。土壤的pH值以中性或弱碱性为好。
甜菜,古称忝菜,属藜科甜菜属。甜菜种内又分为野生种和栽培种。甜菜野生种的种类多且分布广,分类亦不统一。栽培甜菜有4个变种,分别为叶用甜菜、火焰菜、饲料甜菜和糖用甜菜。 叶用甜菜,俗称厚皮菜,叶片肥厚,可食用。 火焰菜,俗称红甜菜,根和叶为紫红色,块根可食用,因此也称食用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