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秀,西汉建平元年,生于陈留郡济阳宫。
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
作为汉室宗亲,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
更始三年(25年),公开决裂更始政权,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
2、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3、魏文帝曹丕,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十二月十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
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4、晋武帝司马炎,咸熙二年(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
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
5、隋炀帝杨广,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
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
古代王爷只是一个封号,代表一定尊贵的地位,并不是官职,光王爷这个封号并不能管辖事务,但却有一定的朝廷奉禄。王爷的等级还有一定区别,如亲王,郡王。亲王一般只封皇帝的嫡亲,郡王比亲王低一级,只封皇帝的表亲。但个别有大功的臣子也会封王,比如唐代的郭子仪,宋代的岳飞。封王制度在各个朝代有很大变动,拿唐代打个比方,一字王都是亲王,如秦王,潞王,庸王,齐王等;二字王则是郡王,如淮安王,江夏王等。但汉代就不是这样。清代皇族按地位从高到低称乎一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王爷这个封号虽不是官职,并没有实质管辖权力,但做王爷的人都有一定的官职。是王爷就有一个起始官职,也就是当皇族子北封王那一天,就按其地位等级封一个最低限度的官职,之后就全凭自己了,能力强的可以继续往上爬,能力差的也有个最低权力保障,一些犯重罪的皇族,也有可能被免官。这个最低限度,不同级别的王爷在不同朝代也不一样,拿唐代来说,亲王的起始官职是正四品。也就是说王爷是个封号不是官职,但做王爷的人往往兼任官职。官职大小跟他的王爷地位没有绝对关系,只有最低限度,能力大的人官位可以无限大。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未登基前为秦王(亲王),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最多时曾兼任七个官职,从一品到四品,文武都有。
但他的许多没有特殊本事的兄弟,终老都只是最低限度的四品官。
补充: 藩王:楚王、赵王、代王、燕王、淮南王、秦王
战功:平西王、平南王、定西王、镇南王
朝中议事:宝亲王、雍亲王、睿亲王、礼亲王
地名:贵阳王、洛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