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泽尊王的简介

大众v62023-02-09  32

据传(未经查实)文化革命期间一九六六年丙午仲夏五月十二日,「珍贵国宝庄严的开基金尊」由辜安庆居士移驾香港,翌日升殿安奉,现由辜氏收藏保护供奉圣驾,奉敬春秋两祀。如下图 

郭理柱公圣像--裏主尊王(广泽尊王之父)

诞生:唐朝光化三年二月初九日

逝世:後唐长兴元年十月初一日

据辜安庆居士表示,郭理柱公圣像原供奉於香港开元禅院内,一九九二年圣驾巡台时,由当时台中县沙鹿保安宫主理童培根借太王金身镇宫,後报称失落不肯归还,至今下落不明。

广泽尊王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二月廿二。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小溪场金谷(今属安溪县)人。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父名郭亮,母名林素娘。父母皆受雇于杨姓地主,他七岁丧父,家境贫寒,帮忙地主放牧。

杨姓地主欲迁徙祖坟,请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风水师(姓名不详,一说崔芸)择地。但地主吝啬成性,并未善待风水师,甚至还将跌落厕所的羊尸煮熟,供应风水师食用。风水师得知受到地主此般侮辱之后,怒火中烧,不但不帮地主选择吉地改葬,反而将难得一见的吉地“羊棚蜈蚣穴”,告诉了善良忠厚的郭姓牧童。

牧童将父亲的遗骨葬在吉地之后,就和母亲离开了杨家,搬到福建泉州南安诗山落脚。他日夜在山上打坐修炼,竟然因为父坟风水的庇荫及自身努力,在一次打坐时得道升天,牧童的母亲发觉不对,看到他两脚盘著腿而飞升,于是去拉他的左脚,想阻止他离去,但它左脚被拉下来,依然成仙。故其造像为一脚盘腿,一脚下垂的“翘脚”造型。

成仙后,郭经常显示神迹,受到历代皇帝尊封。 清代光绪年间的《郭山庙志》记载,宋高宗时皇宫火灾,尊王灭火救驾有功,第一次受封;其后宋宁宗、宋理宗都曾敕封,宋宁宗并封其父母为“太王”、“太妃”。

每年旧历八月都会举办广泽尊王“封茔祭祖”的活动,世界各地的信徒,至闽南泉州安溪县祭拜广泽尊王的祖坟,对尊王先人表示敬意。“封茔祭祖”时,先祭当年地主“杨公墓”,以示不忘故主初恩。祭完杨公,信众扶持尊王神像,祭拜尊王祖坟而退。

为什么广泽尊王不能乱拜的原因是广泽尊王的祭典仪式是有历代传承,主要以祭典、庙会(巡境)、晋香、分灵和故事传说为表现形式,不可以使用其他的祭拜方式,否则会对于广泽尊王不敬。广泽尊王是忠孝和仁义的化身,显赫千年,分灵无数,关于广泽尊王的故事传说源远流长,传播甚广,是闽台共同信仰。本回答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迷信

郭母找到儿子时,只见儿子满脸通红,两眼发呆,已经坐在古藤上圆寂无言了。目睹这种情形,郭母免不了痛哭起来。她走上前,见忠福的头垂下,双足跏呋,便伸手把他的一足拉下来。所以郭圣王的佛像是一足盘着,一足垂下。她想:“儿子命该如此吧!”于是再把他的头扶正向前直视,并吩咐道:“你嘴阔食四方,眼大越看远越好!”所以塑他的神像,眼睛睁得滚圆,口雕得阔大。有“庙内神,益外境”之说。

这一年,郭忠福十六岁,正是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农历八月二十二日。

乡人嘉其孝,怜其殇,大家出钱出力,在坐化处筑祠纪念,称为“郭山庙”。郭忠福成神后,人称郭圣王。邻近乡人,争传郭孝子化身奇事,乡人纷纷前往祀求,且非常灵验,于是香火非常旺盛,有求必应。据说他曾显灵驱寇,信众因以将军礼祀之,又称“将军庙”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赐庙额曰“威镇”,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追封广泽尊王,清同治年间(1862~1874)加封保安王。自宋以来,凤山寺香火鼎盛,一年四季进香朝拜者近百万人次,其中境外几十万人次,影响遍及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因庙在凤山,后来便叫“凤山寺”。

泉州人渡海去台湾时,将广泽尊王置於小匣内,随身携带奉为守护神,他们相信广泽尊王专门保护出外人,所以至今台湾泉属移民,家家户户必供奉尊王之像於匣内上香致敬。目前台湾规模较大的广泽尊王庙,计超过了三十所,以台南市的西罗殿、永华宫较着名,在北部桃园市的镇抚宫颇具规模。广泽尊王庙,大都称凤山寺,这是承袭福建泉州南安人供奉广泽尊王的凤山古寺之名而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或八月二十二日是广泽尊王的祭日,祠庙在此日要献演戏曲,和上供牲醴,并举行盛大的神舆遶境仪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58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