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凝温度
冷凝温度是指冷凝器内制冷剂蒸汽在一定压力下凝结时的饱和温度。 冷凝温度不等于冷却介质的温度,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传热温差。
冷凝压力就是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有气体冷凝成液体的压力,由于制冷系统中冷凝器内部的压力无法测量,而实际上,制冷剂在排气管以及冷凝器内的压力降其实很小,所以不管设计调试还是检修当中,一般认为排气压力近似等于冷凝压力。
2、蒸发温度
蒸发温度就是制冷剂从液体变为气体的临界温度,在制冷系统中,指的是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从液体变为气体的饱和温度,一般制冷系统中的蒸发温度是测不出来的,只能用对应的蒸发压力来推导。
扩展资料
蒸发温度的估算
在制冷设备调试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知道蒸发温度,进一步推算出蒸发压力,然后根据实际的压力,就能判断制冷系统是否有问题;蒸发温度=环境温度/水温 —(10~20℃);
举例如下:夏天的空调室内温度设定26℃,可以估算此时的蒸发温度=26-(10~20℃)=6℃,根据温度压力对照表,很容易就查出此时的蒸发压力为0.55Mpa(R22制冷剂)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蒸发温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与低压压力有关,例如R22冷媒低压压力为4公斤时,蒸发温度大约为0度。
蒸发温度一般与蒸发器出水温度相差7度,一般空调厂家都是这样设计的。也就是说,蒸发温度为0度时,蒸发器出水温度为7度。当然这个出水温度也与冷冻水的流量有关,流量越大,流速越高,出水温度越高,同理,若流量小于厂家机组要求最小值,则出水温度会低于7度。
过热度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如果要得到压缩机回气口部位的过热度,则测量吸气口部位的压力和温度,如果你要得到蒸发器出口部位的过热度,则测量蒸发器出口部位的压力和温度。
过热度=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蒸发温度,有一定的过热度是为了保证进入压缩机的是没有液体的制冷剂,防止湿冲程。
扩展资料:
如果蒸发温度te过高,则满足不了被冷却对象的低温要求。被冷却对象如果为易腐食品,达不到要求的低温将影响食品质量,甚至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如果为某种化工流体,达不到要求的低温将影响整个工艺流程的生产。因此,采用足够低的蒸发温度,保证达到要求的低温是对制冷装置的最基本的要求。
蒸发温度过低,将使制冷装置的运行经济性下降,并带来其他一系列不良后果。在一定的冷凝温度下,蒸发温度te降低,则相应的蒸发压力P也降低。这时制冷循环的压缩比增大,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下降。同时单位容积制冷量急剧下降,单位压缩功明显增大。另外,由于压缩比增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的工作条件恶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蒸发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