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汛措施
(1)在雨季来临之前,备齐防洪防汛物资及车辆,确保洪汛到来时,防汛物资充足、可用。
(2)在雨季来临之前,成立应急抢险突击队伍,随时待命,执行抢险任务。
(3)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好在低洼地带居住群体、施工作业单位的摸查统计、防洪教育等工作,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和用品,一旦洪水来临保证随时可用,及时撤离现场。
(4)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和周边地区的汛情预报,做好准备,以防不测汛情的发生。
(5)要做好防汛值班、信息联络和沟通工作,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及时传递各类汛情通报。
(6)加强汛期教育,增强干部群众防汛意识,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防洪防汛工作。
二、防汛抢险应急办法
(1)各镇村(居)和低洼地带施工作业单位发现汛情立即向上级报告,并组织人员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2)抢险人员第一时间到达防汛部位,现场负责人要迅速组织非抢险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区域。
(3)抢险人员按照职责分工作好各项应对工作。
(4)根据险情,通知可能受到威胁的单位和人员撤离危险区。
(5)抢险人员服从现场指挥官的统一安排,积极做好抢险工作。
(6)险情排除后,做好相关总结和报告工作。
防汛抢险安全注意事项
(1)到达抢险现场,先观察了解周围环境,掌握地形状况、河流水势情况,以及房屋、行走路线等情况,以备应急躲避。
(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疏散围观群众,组织险区范围内的群众撤离。
(3)根据分工,密切配合,一切行动听指挥。
(4)抢险人员最好身穿救生衣或随身携带救生装备,尽量避免单独行动。
以上内容参考:仁化县人民政府——防汛措施和应急办法
1、控制热岛效应,保护气候环境严格控制城市大规模耗能排热,提倡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避免因成片的城市热岛效应而引发气候环境变化,减少暴雨频发机率。
2、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统筹协调,疏浚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流水系,降低河床底部标高,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注重近期建设,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加强河流堤防建设,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
3、合理布局,避让洪涝灾害
对于处于洪水淹没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的老城区,采用加高加固河道堤防、铺设大管径的排水管道和建设排涝泵站,或局部搬迁,开辟湿地等措施,抗御洪水、排除积水、纳缓洪水。
4、增大渗水地面,减缓径流速度
增大渗水地面,采用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渗水道路、广场等方式,使雨水渗入地下,并减缓地面雨水径流速度,减缓、减少雨水骤积。同时,在绿地中适量开挖河池水面,纳洪、蓄水造景,使周边街区不受淹。
5、完善防洪排涝标准,防洪与排涝标准相互匹配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应采用国家标准为基本保障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省、区、市具体情况,编制各自的相应标准、规范。特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特定的标准。尤其要注意防洪排涝标准相匹配,适当提高排涝标准。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排涝标准,如上海市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随时排除黑龙江省排涝标准为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县级城区为10年一遇,地市级城区为20年一遇福建省于2004年颁布了《福建省市县级城区排涝工程实施方案报告编制技术大纲》,规定县级城区3~5年一遇涝水不满溢,地级市城区5~10年一遇涝水不满溢。
6、充实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完善管理,提高运行能力
充实城市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尤其排涝设施应留有适当的余量,确保城区不受淹。老城区有条件的地方应将原来的雨污合流制管网改为雨污分流制,并提高排涝泵站的设计能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应考虑难以进行雨污分流老城区的雨水量。老城区道路窄,可采用简易共同沟的方式解决地下管线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新城区开发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统筹解决外洪内涝问题。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并通过完备的管理确保排涝设施正常运行。
7、科学处理城区地面标高问题
因地面标高过于偏低而常年受淹的老城区,可在地势最低处开辟绿地,挖掘河池水面,纳洪蓄水,改善老城区绿化景观环境。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的紧邻新建区,应在新老城区结合处开挖河渠,拦截新区流向老城区的雨水。上述对策措施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采纳、优化,以便系统、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四条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总体安排,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江河、湖泊治理以及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相结合。本法所称综合规划是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
第十八条防治江河洪水,应当蓄泄兼施,充分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加强河道防护,因地制宜地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保持行洪畅通。防治江河洪水,应当保护、扩大流域林草植被,涵养水源,加强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