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负荷和后负荷是肌肉收缩的主要因素。
前负荷是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肌肉收缩前在前负荷作用下所处的长度成为肌肉的初长度,肌肉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肌张力呈正比关系,使肌肉产生最大肌张力的前负荷成为最适前负荷,但是当前负荷和初长度再增加,肌张力则减小,成反比关系。
后负荷是肌肉收缩过程中承受的负荷,它是肌肉收缩的阻力或做功对象,后负荷与肌肉缩短的速度成反比关系,随着后负荷的增加收缩张力增加,而缩短速度减小,当后负荷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而缩短速度为零。
当后负荷大于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时肌肉的收缩的形式是等张收缩。
前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到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的收缩在一定的初长度情况下进行;
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它不能改变肌肉的初长度,但能影响肌肉缩短的长度和速度。
前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观察到,如果逐渐增加肌肉收缩的前负荷,肌肉的初长度即逐渐增加,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大。研究表明,当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的长度是2.0~2.2ttm。这样的长度正好使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使收缩时能发挥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多,从而产生最有效的收缩。肌小节的长度大于或小于2.0—2.2btm时,都将使能够发挥作用的横桥数目减少,收缩张力减小。骨骼肌在体内的自然长度,相当于它们的最适初长度。
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表明,如果当肌肉作等长收缩时逐渐增加其后负荷,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将随之增大,而肌肉开始缩短的时间却逐渐推迟,缩肌小节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后负荷,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正变,而肌肉缩短的速度和长度则与后负荷呈反变。
肌肉收缩能力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前、后负荷都无关的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和内在能力。体内有许多因素能影响肌肉收缩能力。如缺氧、酸中毒、低h2’、能源物质缺乏等,可削弱肌肉收缩能力。而Q2’和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则能增强肌肉收缩能力。肌肉收缩能力也受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增强肌肉收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