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有什么用法?

窦娥冤的作者是2023-02-08  32

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可译作“在”“从”“到”。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作“在”,通常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

3.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可译作“向”“对于”。

4.引进用来比较的事物。这种用法的介宾词组一般放在形容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作“比……”。

5.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一般用在及物动词后面,可译作“被”。

于拼音:yú,部首:二部,部外笔画:1画,总笔画:3画,五笔:GFK,仓颉:MD

郑码:ADVV,四角:10400,结构:单一,电码:0060,区位:5158,统一码:4E8E

笔顺:一一丨

释义:

1.介词。在:她生~1949年。向:问道~盲。告慰~知己。求救~人。

2.后缀。动词后缀:合~。属~。在~。至~。形容词后缀:勇~负责。善~调度。易~了解。难~实行。“於”。

3.姓。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属皆从亏。今变隶作于。

白话版《说文解字》: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长于[cháng yú]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擅长:他~音乐。

2.见于[jiàn yú]

指明文字出处或可以参看的地方。

3.位于[wèi yú]

位置处在(某处):我国~亚洲大陆东南部。

4.淳于[chún yú]

复姓。

5.过于[guò yú]

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太:~劳累。~迁就。~乐观。

于: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勤,荒~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飞。”【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于:1.介词

2.后缀(1)任用;使用;运用。

以:1)任用;使用;运用。

(2)使。

(3)认为。

(4)及,连及。

(5)缘故;原因;道理。

(6)即,立即。详“以时”。

(7)代词。何,何处。

(8)代词。此,这。

(9)介词。拿;用。

(10)介词。表示处置或主使。犹言带着、率领。

(11)介词。介绍论事的标准。犹言“以……论”;“论……”。

(1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3)介词。介绍具有的身份或资格。

(14)介词。为。

(15)介词。在;于。

(16)介词。自;从。

(17)介词。与;同。

(18)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19)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20)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则”。

(21)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22)连词。因为,由于。

(23)连词。因而;因此。

(24)连词。如,如果。

(25)助词。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音节,不表义。

(26)助词。表语气,用于句末,相当于“矣”。

(27)助词。用在单纯方位词前,组成合成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28)通“已”。已经。

(29)通“已”。太;甚。

(30)通“已”。止。

(31)通“已”。谓不许,不同意。

(32)通“有”。

(33)通“又”。

以: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27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