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反诗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的第三十九回,原诗如下: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白话文:我从小就攻读经史,大了后又精通权谋之术。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白话文:但是时运不济,混了半天不过一个小吏,好比虎落平阳,忍气吞声。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白话文:想我宋江这么一个经世之才,竟然成了囚犯被发配到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白话文:再这样下去,我就豁出去上梁山了,既然官府不给出路,老天又对我宋江不公,我宋江就自己来找回公道,定要叫这浔阳江血雨腥风一番。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白话文: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真是蹉跎岁月,早知如此不如就在梁山就落草了。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白话文:要是我宋江上了梁山,哪天如果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凭我宋江的驾驭能力,黄巢又算得了什么。
赏析:
该词格调高昂激越。写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刚循序渐进地陈述与抒发,虽然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毫无文饰,但难得的是真情实志发自心底,没有丝毫矫揉之气,读其词如见其人。
这是铮铮铁骨的七尺男儿复仇的怒吼,不愧是后来纵横江湖、驰骋数州、经历十郡,一时之间宋军不敢抗拒的义军领袖应有的气魄。
诗的内容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的反诗,是在他醉酒之后,感叹世道不公,有感而发,遂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写于浔阳楼,是宋江被刺配江州的时候,写在自己醉酒所作的词《西江月》之后,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名字。
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我虽身在吴地,但是我的心却在山东家乡,诗中的吴地就是宋江被发配的江州。漂泊江湖,岁月蹉跎,我又得到了什么,早知这样当初就去梁山落草为寇了。第一句感叹世道对自己的不公,同时也对当初自己拒绝上梁山的表示后悔。
第二句表达的意思:他日我若上梁山,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凭我的才能,黄巢又算的了什么!
拓展资料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单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安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
统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抗击辽国的侵略和剿灭国内造反的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势力。
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占领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投降。宋江班师回国,遵照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邦。
破辽成功后,宋江等梁山军又奉旨平定了河北田虎。在平定田虎的过程,宋江又收服许多降将。
平定田虎后,又奉旨出征淮西王庆。出征王庆,仗打得十分惨烈,不少河北降将也因此牺牲了,其中包括卞祥、山士奇、安仁美、余呈等猛将也不幸牺牲,孙安等几员猛将也相继病逝。平定田虎、王庆后,河北降将乔道清、鄂全忠等将领相继向宋江辞别,归隐。宋江凯旋班师。
皇帝又下诏令宋江去平定江南方腊。在平定方腊军的过程中,义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擒获了方腊,大功告成,但却阵亡59条好汉,回军途中,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残废的武松不愿回京,就在这里出了家。
离开杭州后,林冲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到了苏州,李俊、童威、童猛又离去。
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下27名头领,梁山军共108将,5人留在京师没有出征(其中安道全在战斗中被调回京), 公孙胜战前离去,即102(不包括战斗中被调回京的安道全)人参战,59人阵亡、10人病死、1人坐化,合计死亡70人,还有5人虽然在战斗中存活下来但是离开军队(其中1人出家),回京的只有27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