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目标管理?是由谁提出的?

银杏片2023-02-08  25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扩展资料:

目标管理的激励功能

亲自参加目标制定的激励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发》一书中首先提出。 期望理论,主要研究需要与目标之同的规律。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此目标又对激发人的动机有影响。

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 和期望概率( 期望值)。期望理论揭示了这一规律: 个人对目标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实现目标的动机和行为。可以说个人的这种理解和重视程度要比管理者设计者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重要得多。

因为目标是靠每个成员去达到的,从目标管理的特点来看,由于目标是个人自己亲自制定的,对其有充分的理解,个人主观上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同时足够重视,这样个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很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产 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

“自我控制” 的激励功能

目标管理的一大特点在于其管理过程实现自我控制。目标体系组织实施过程中,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成员明确了自身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和工作的具体任务,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结果和目标来评估自己的绩效,以便做迸一步改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

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上级主管压制性的管理,能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工作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正如德鲁克所说,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 就是它使得我们能够运用自我控制式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责任感意识的激励功能

目标管理之所以能发挥作用,还在于它大大增强了下属的责任感, 而责任感又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因素. 关于这一点, 目前许多教科书都没有提到, 许多管理者也未认识到。下属许多行为的动力来自于被强烈的责任感所驱使。

要充分发挥下属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人是有责任感的, 只要环境适当,人不仅会承担责任而且还会追求责任。增强下属责任感的手段很多,·研究结果表明, 最有效的手段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实行。

实行“ 自我控制” 式管理有利于下属责任感增强,进而促使下属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所以,增强责任感是自我控制的一种延伸结果。

现实管理实践中的目标管理, 由于它并未采用自我控制”式的管理。因此,它不具有责任感的激励作用,只能依赖强制性管理手段来实现目标,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仍处于压抑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扩展资料

目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核心就是明确和重视成果的评定, 提倡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 其特征就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 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定其贡献大小。

目标管理在组织内部建立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而这种体系把员工有机的组织起来,使集体力量得以发挥,同时目标管理的实行就意味着组织管理民主化、员工管理自我控制化、 成果管理目标化。于是目标管理事实上是一种总体的、 民主的、自觉的和成果的管理。这也正是目标管理的魅力所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08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