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mass)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它是一个正的标量。
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既有惯性质量又有引力质量。这里所说的“物质”是自然界中的宏观物体和电磁场、天体和星系、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等的总称。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的含义和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清晰和充实。最初,牛顿把质量说成是物质的数量,即物质多少的量度。
在牛顿力学中,给定的物体具有一定的惯性质量(用字母表示),它作为一个与时间和空间位置无关的常数出现在牛顿力学第二定律之中:F=m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a与所受力F的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m称为该物体的惯性质量)。
质量的产生:
很早以前,人们在研究物体的惯性运动时,曾探讨过打破惯性运动时外来原因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伊壁鸠鲁认为:快慢现象的产生,取决于是否发生碰撞。把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与作用力联系起来,但这仅是一种定性的思辨性思想,已孕育着质量概念的产生。
伽利略在否定亚里士多德将速度与力相联系的错误观点后,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从而把加速度与作用力直接联系起来。他指出作用力按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成正比增加,伽利略已具有静质量的概念,即物体含有原子数量的多少。
质量是量度物体平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拼音为:zhì liàng,意思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提高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社会学领域,(客观)价值或主体感受的现量,如(观察)社会质量(社会大众生活的适应性及水准)。
详细解释:
1、资质器量。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
2、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杨世运《从青工到副教授》:“磷肥车间的生产记录本上,每天都记有几项质量分析数据,各数据相互制约,影响着产品质量。”
3、事物的优劣程度和数量。阿英《小品文谈》:“从那时起,小品文是更加精炼。在质量双方,都有很大的开展。”
4、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亦即物体惯性的大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等。一般用天平来称。同一物体的质量通常是一个常量,不因高度或纬度而改变。但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阐述,同一物体的质量会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5、耐用程度的高低好坏。
ISO8402“质量术语”定义: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
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的“需要”实质上就是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应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畅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