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察今》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
1、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的滥竽充数。
2、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许多个。如《察今》,主体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与它的三个客体事例之间,就只有“主观的做法不适应客观的变化”这一个相同的特点。
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
3、相同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类比论证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有的通篇都用这一种论证方法,类比到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只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并把它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如《公谏》就是把类比论证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运用的。
4、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
5、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
扩展资料
类比论证法“相同特点”为类比论证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为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已知事物”为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类比论证的例子10个如下:
例子1
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及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
然而,如果我们其后发现火星与地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火星上氧气稀薄,气压低,及气候不稳定等,在某程度上不支持火星上有生物这个结论。
不管哪种结论,都是根据和地球相类似的情况来推断的。在论证方法上,就是类比。
例子2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
什么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麽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
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
两个孩子在申诉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
因此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太阳离我们远近这个物理问题在孔子的时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这里只讨论类比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
例子3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类比手法的运用:将“养树”与“养人”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与“他植者”的不善种树相呼应,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例子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例子5
鲁迅《拿来主义》类比论证: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例子6
《红楼梦》: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例子7
写一本有关诗歌的书如同将一片玫瑰花瓣扔进大峡谷等待它的回音。
恰当的赞扬之于孩子就像阳光之于花儿一样。
将军之于士兵就像火车头之于车厢一样。
例子8
刘禹锡《陋室铭》类比手法的运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
例子9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例子10
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独有老 衰和腐败,倒是无药可救的事!
类比推理的例子有如下:
一、由点到面的类比
比如,通过典型调研或抽样调研测算出某市彩电年销售率为40%(即销售数与百户居民数之比,也就是每百户居民中有4户购买),就可以以此销售率来推算其他城市的销售率了。
二、以国外同类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来预测
这种推算方法是把所要预测的产品市场同国外同类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或变动趋向相比较,找出某些共同的或相类似的变化规律性,用来推测目标产品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向。
比如,可以参照国外某些产品更新换代过程的时间及条件来分析预测我国同类产品更新换代时间。
三、以国内相近产品类推新产品
这种对比类推往往用于新产品开发预测,以相近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类比预测某种新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
可以举例加以说明:过去人们喜欢吃水果糖,日用化工厂生产了香型牙膏;在国外,前几年男女老幼都喜欢吃各式巧克力糖,因此,牙膏也制成巧克力香型,取名叫“爱的可乐”,结果销路很好,尤其是青年人喜欢使用。
类比法的作用
类比法的作用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是前提,“彼”看作是结论,那么类比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
古典类比法认为,如果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被比较的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且知道其中一个对象有某种情况而另一个对象还没有发现这个情况,这时候人们头脑就有理由进行类推,由此认定另一对象也应有这个情况。
现代类比法认为,类比之所以能够“由此及彼”,之间经过了一个归纳和演绎程序即:从已知的某个或某些对象具有某情况,经过归纳得出某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情况,然后再经过一个演绎得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