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国君是谁?

地板油2023-02-08  46

春秋战国晋国历代君主有:姬宜臼(前858年-前841年)、姬司徒(前840年—前823年)、姬籍(前822年—前812年)、姬费王(前811年-前785年)、姬仇(前805年-前746年)、姬伯殇(前784年-前781年)、姬平(前739年-前724年)、姬郤(前723年-前718年)等等。

1、姬宜臼(在位时间:前858年-前841年)  

晋靖侯(姬宜臼),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六任统治者,晋厉侯之子。晋靖侯十七年(前842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称“共和”。晋靖侯于次年去世在位18年。

2、姬司徒(在位时间:前840年—前823年)

晋僖侯(姬司徒),又称晋釐侯,姬姓,名司徒,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七任国君。晋僖侯是晋靖侯之子,晋献侯之父。因晋僖侯名司徒,有避讳之说,便废除了当时的司徒官职,到晋文公时期称中军。

3、姬籍(在位时间:前822年—前812年)

姬籍,晋僖侯之子,。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东巡至晋国,晋献侯率晋国的军队跟随,受王命征战今山东的夙夷。周王直接向晋献侯下达指示,在取得二邑之后,周王亲自到战场巡视,晋军大获全胜。王赐苏钟被陪葬于晋献侯墓地。王赐苏钟,初露晋军克敌之锋芒,晋献侯也因此名垂青史。

4、姬费王(在位时间:前811年-前785年)

晋穆侯,亦作晋侯邦父,姬姓,名费王(亦作弗生、晞王),是晋献侯之子。晋献侯十一年(公元前812年),晋献侯去世,费王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穆侯。穆侯去世后,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穆侯之孙韩万,乃战国七雄的韩国的先祖。

5、姬仇(在位时间:前805年-前746年)

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晋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文侯死后,其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国

晋国君主指周朝时期晋国的国君,始于唐叔虞,终于晋静公。

1 统一时期

▪ 晋侯虞 ▪ 晋侯燮 ▪ 晋武侯(宁族) ▪ 晋成侯(服人) ▪ 晋厉侯(福) ▪ 晋靖侯(宜臼) ▪ 晋僖侯(司徒) ▪ 晋献侯(籍) ▪ 晋穆侯(费生) ▪ 晋殇叔 ▪ 晋文侯(仇)

2 分裂时期

▪ 晋昭侯(伯) ▪ 晋孝侯(平) ▪ 晋鄂侯(郤) ▪ 晋哀侯(光) ▪ 晋小子侯 ▪ 晋侯缗 ▪ 曲沃桓叔(成师) ▪ 曲沃庄伯〔鱓〕 ▪ 晋武公(称)

3 再统一时期

▪ 晋献公(诡诸) ▪ 奚齐 ▪ 晋侯卓 ▪ 晋惠公(夷吾) ▪ 晋怀公(圉) ▪ 晋文公(重耳) ▪ 晋襄公(欢) ▪ 晋灵公(夷皋) ▪ 晋成公(黑臀) ▪ 晋景公(据) ▪ 晋厉公(寿曼) ▪ 晋悼公(周) ▪ 晋平公(彪) ▪ 晋昭公(夷) ▪ 晋顷公(去疾) ▪ 晋定公(午) ▪ 晋出公(凿)

4 三家分晋后

▪ 晋哀公(骄) ▪ 晋幽公(柳) ▪ 晋烈公(止) ▪ 晋孝公(颀) ▪ 晋静公(俱酒)

晋国作为春秋四强国之一,称霸近百年,即便是最先称霸的齐国也无法与之争锋,秦国更是无法东进,只有楚国硬碰硬和晋国争霸,但大部分根本不是晋国的对手,但就是这样一个强悍的诸侯国,却在春秋末期被一分为三,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瓜分而灰飞烟灭,所以才有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诸侯国,不得不说,晋国的历史是相当跌宕起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最能体现礼崩乐坏这四个字的一个诸侯国。

晋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其第一任国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唐叔虞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晋国最初实为唐国,等到唐叔虞儿子继位之后才改名晋。晋国最初是沉寂了很多年的,期间有较长时间的混乱期,尤其是春秋初期,晋国内乱严重,爆发了小宗和大宗争夺国君之位的曲沃代翼政变。

曲沃代翼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最终曲沃武公取代晋侯缗成为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武公,晋武公之后是晋献公,为晋国的开疆扩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但这个时候动乱并没有彻底停止,相反,为了杜绝曲沃代翼的再次发生,晋献公不仅诛杀晋国公子,更是在晚年弄了一出骊姬之乱,为了让骊姬之子即位,晋献公对申生、夷吾和重耳展开追杀,申生自杀,夷吾和重耳开始在列国间流浪。

这次动乱持续了二十年,直到重耳被秦穆公送回晋国即位,即晋文公。19年的流浪生涯对晋文公的政治生涯大有裨益,所以他即位不久即找到了机会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称霸中原的诸侯。齐桓公当初称霸的时候,晋国刚刚完成曲沃代翼,正是晋献公进行领土扩张的时候,并没有余力称霸,因此齐桓公得以成为第一个霸主。

而等到晋文公继位之后,晋国的称霸时机已经到来,并且自晋文公之后,中原霸主的位子基本就握在了晋国手中,无论是西方的秦国还是东方的齐国都无法和撼动晋国的霸主地位,当时南方的楚国饮马黄河,与晋国展开长达百年的争霸战,偶有机会将霸主位子夺过去坐坐。

除此之外,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几乎被晋国垄断,甚至有学者认为春秋五霸应当是“齐一而晋四”,即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这未必准确,但从中可以看出晋国在春秋时期确实是强悍的存在,然而就是这样强悍的一个存在,却在春秋末期逐渐被卿族瓜分,以至于韩赵魏三家分晋,到了战国时期,有韩赵魏三国而无晋国了。

说起来,春秋时期的四大强国,晋国最强却也只有晋国分崩离析,齐国虽然出现了田氏代齐,但好歹还是齐国,秦国和楚国并无变化,只有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与秦齐楚燕成战国七雄的态势。

晋国之所以出现三家分晋最早可以追溯到曲沃代翼时期,曲沃代翼中,小宗胜了大宗,晋献公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遂诛杀晋国公子,自此晋国无公族。

晋国的卿族不再出自晋国公族,什么姓氏的都有,这倒让晋文公流浪期的那些随从们占了大便宜,晋文公继位之后设三军六卿,一军设两卿,即将和佐,而中军将为执政卿,六卿是世袭制,而执政卿则是六卿轮流来做,这样时间一长,六卿就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式微,诸侯势大,周天子不仅不能威服诸侯,甚至不得不依仗着诸侯,被诸侯们牵着鼻子走,而在诸侯国内,同样存在着礼崩乐坏,卿族渐渐势大,威胁着国君的权力,时间一长,卿族作乱的事情时有发生。

晋国国内便是这样的情况,六卿势力渐大,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国君的权力逐渐衰落,而代之以六卿把持朝政。他们在不断地对外和对内战争中获得土地,而六卿之间也有斗争,他们相互倾轧兼并,随着斗争的升级,范氏和中行氏等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土地被其它卿族瓜分,晋国的世家大族以智氏、韩氏、赵氏和魏氏为首,而又以智氏最为强大。

当然,晋国国内卿族斗争激烈,导致晋国对外的争霸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南方的越王勾践已然成为一方霸主,为了恢复晋国昔日的荣光,执政卿智伯要求四家都献出一个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 当然,他自己提出来的,自然要作出表率,所以他自己先拿出来一个万户封邑。

而韩赵魏三家虽然都不愿意交,但又做不到团结一致,因此韩魏两家先后也不情不愿地交了出来,而赵家是个硬骨头,就是不肯交地。智伯就领着韩魏两家攻打赵家,一直把赵家围困在了晋阳。

这一战本来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但韩魏两家i需努力其实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害怕将来智伯也会攻打他们,又有赵家派出的使者进行游说,于是韩赵魏三家就联合在了一起,反过来攻打智伯,智家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智家偌大的家业就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干净,这就是著名的三家灭智事件。

三家灭智让晋出公大为火光,但晋出公并没有能力收拾这三家,不得不求助于齐国和鲁国,希望两国派兵讨伐韩赵魏三家,结果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出逃,死在路上。他一死,晋哀公被扶立为晋国国君,此时真正属于晋国的土地已经没有多少了,从晋哀公开始,晋国的国君实际上都只是傀儡,土地一点点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等到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即位之后,真正属于晋幽公的土地不过就是绛和曲沃,堂堂晋国的国君,晋幽公居然还要朝见韩赵魏三家的家主,后来更是在外出的时候被盗所杀。

晋幽公死后,其子晋烈公即位,晋烈公时期,韩赵魏三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终于在公元前403年,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韩赵魏三家变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晋国基本已经名存实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诸侯国的资格。

等到晋烈公去世后,其子晋孝公即位,晋孝公比其父更憋屈,但也对自己的处境无可奈何,但他毕竟还算是活得好好的,等到了其子晋静公继位的时候,其形式就更加对晋军不利了。晋静公继位的第二年,韩赵魏三国就直接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将绛和曲沃都瓜分了,更是将晋静公废为庶人,将他迁往屯留,晋国彻底不复存在。

后来晋静公及公室成员又被迁往端氏,只是他们在端氏也没有待多久,到了公元前349年,赵肃侯又将端氏据为己有,再次将晋静公迁往屯留。晋静公就这样被迁来迁去,居无定所,也是在公元前349年,韩昭侯派韩玘将晋静公杀死,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也成为过去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194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