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红军?

红菌2023-02-08  24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

工农红军此名称来源于苏联红军的正式名称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1927年黄安县(今红安)农民政府大门两旁写对联出现的“红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红军”一词称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

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革命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红军组织

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自始至终都是朱德,总政委先后是周恩来、张国焘和毛泽东。总政委具有重大事务的最后决定权。

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红军的三个方面军接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军委及有关中央局、中央分局(这是中共中央在苏区的派遣机构)指挥红军,但紧急时刻中央政治局也可以直接指挥红军。

除了三个野战军性质的方面军,各个根据地还有军区组织。负责领导红军游击队和独立师团,配合野战军作战。红军各级组织均实行政治工作制度。团以下设指导员,团及以上设政委。理论上政委权力大于同级军事指挥,但在实际战斗中主要仍由军事主官具体指挥。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长征的过程:

1、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2、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3、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4、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5、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6、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193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