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大瑶山西麓,西接兴宾区,南靠武宣县,东邻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鹿寨县、柳江区,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县治象州镇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89公里。
象州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下辖8个镇、3个乡,总人口367136人,其中常住人口292500人。2014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29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
象州县地处山地丘陵区,西北部高土坡连绵,西南部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岗地和平原相间交错地带;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扩展资料:
来宾市是桂北与桂南、桂西与桂东的连接部,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宾市总面积13411平方公里,辖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睦聚居城市,2016年,来宾市总人口为268.56万人,常住人口为220.05万人,有壮族、苗族、瑶族等12多个民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象州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来宾市
象州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地处广西中部、大瑶山西麓,西接兴宾区,南靠武宣县,东邻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鹿寨县、柳江区,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
象州县辖8镇3乡,行政区域面积18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43.2%;聚居壮、知汉、瑶、苗等18个民族。
象州历史文化
象州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汉朝置桂林县,三国置武安县,为当时之桂林郡治,隋朝置象州,民国改象县,建制历史长达2100多年。
象州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是清代"江南才子"、"两粤宗师"郑献甫和现代温画大师廖冰兄的故乡,是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徙谪之地,是太平天国起义策源地之一,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现留有郑小谷故居、薛仁贵衣冠墓、中平太平天国古战场遗道址等人文遗产。
广西象州县是属于来宾市。
象州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大瑶山西麓,西接兴宾区,南靠武宣县,东邻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鹿寨县、柳江区,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
象州县地处山地丘陵区,西北部高土坡连绵,西南部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岗地和平原相间交错地带;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水资源
象州县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1185.67亿立方米,本土固有的水资源(降水径流、地下水)14.74亿立方米。
可利用水量:县内地表水资源(不含红水河、柳江入流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4.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11亿立方米,地表、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6.44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