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时期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期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入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某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该年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
扩展资料:
局限性
(1)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
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4)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交换必须自愿。
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
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
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 、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gdp全称为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具体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研究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在1985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建立了gdp核算制度。在之后的1993年正式取消了国民收入核算,gdp从此成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在表现形态方面,国民生产总值有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三种。从价值形态看,国民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也就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国民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国民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而在我们的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而这三种方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从理论上来讲,这三种方法的最终计算结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