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多如繁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就分别举几个例子。
中华传统文化: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赡老爱幼的家庭规范传统、与人为善的社会处世传统、广交朋友、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传统、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传统、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传统等。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区分的,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时代的划分。
而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的五个特点
一、汉字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
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
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二、家国的社会结构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有影响的。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
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四、阴阳五行的朴素世界观
第四个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
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五、中国的天下观念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的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
古人想象天的中心在北极。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极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1、重人事,轻视来生。这与农耕生产方式思想有关。中国总体自然环境较好,加之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有序,周而复始,这是形成中国文化特点的重要原因。人们住四合院,性格平和、做事中庸。而地处大西洋边的西方,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迫使他们要去人定胜天、征服自然。2500年前,历史的巧合,欧洲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在爱情海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释加思想家在恒河畔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而中国的思想家孔子、老子在黄河、淮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仁与礼。周公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中华文化具有重人事、轻宗教,重现实、轻来生的特点。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产生的思想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要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燃起火焰。马克思把人类的童年时代分为正常的儿童、早熟的儿童、粗野的儿童,并认为中国文化是早熟文化。2、重生生,讲求和合。重生生,《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生有三层含义:生而又生,连绵不断(时间);有而又有,丰富多彩(空间);新而又新,日新月异(品种)。商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反本开新,开物成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易有三种解释,一变,二不变,三简易。这三种根本上体现生生不息。孟子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一个很重大的责任就是把香火传承下去,这里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的终极关怀。讲和合,中国人讲天人合一,顺乎天,应乎人。既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又要响应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和而不同,整体的有机性,及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差异不同,就叫做“和合”。中国人认为三教也可以合起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很强,既个性突出,又广收兼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3、重伦理、以道至上。农耕的自然经济、血缘关系、宗法制度是重伦理的前提。家国同构、伦理本位、德主法辅、礼法合治是中华文化“伦理性”的特点,统治阶级治国注重道德感化的威力,强调劝善惩恶,见贤思齐。这种“伦理性”的文化教育人民为理想而献身,颂扬高尚的情操与名节。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以修身为核心,以救世为目的。儒家的核心是礼和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常、五伦、四维,讲求和谐有序,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要求实行仁政,使社会成员都亨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修已安人,修身治国。儒家传统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正统思想,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文化价值、道德素质、风俗习惯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4、重实际,追求稳定。农业文明简单重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实际,追求稳定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务实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特征。我们讲究实事求是,合乎情理,对神也同时采取实用的态度,信则有,不信则无,或见神就拜,说不定有用。所以中国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走火入魔,历来有忧患意识,同时也有乐观心态。中庸之道是以平和稳定为旨趣的农人和农业自然经济的产物。中庸尚调和,主平衡,反对走极端,提倡择两用中。它是中国式的智慧特征,体现在政治上裁抑豪强,平均权力和田产;在文化上能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在风俗上则不偏不颇,同于一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靠中庸之道躲避了很多灾难。5、重整体,讲求变化:中国哲学讲整体性思维,定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万物浑一,追求天人合一。中医讲整体、辩证、浑然一体。中国菜是多种佐料、菜混烧。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西方神学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中国习惯从抽象到具体,从务虚到务实。西方习惯从具体到抽象。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主要矛盾解决了,有很多次要矛盾更难解决。同时中国人一切随机应变,讲技巧变化、相反相成,讲变则通,通则久。如:花无百日红,日无千日好。将欲弱之,必欲强之;将欲灭之,必欲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