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
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¹⁹ 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 to 1.7×10^−15 m,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²(MeV/c²),即1.6726231 × 10^-27 kg,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它属于何种化学元素。
3、中子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氢元素H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4、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e- 。电子属于轻子类,是第一代中文维基百科未有第一代页面,可参考英语维基百科的对应页面generation (particle physics)。轻子家族的成员,以引力、电磁力和弱核力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 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 。电子与正子会因碰撞而互相湮灭,在这过程中,创生一对以上的伽玛射线光子。
质子(Proton):
质子是一种带有1个单位电荷正电的稳定强子,通常标记为p或p+
。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内部至少会含有一个质子,质子的数量称为原子序数;另外,还可能含有中子,这些质子与中子都被称为核子。由于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含有独特数量的质子,每种元素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
191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做实验发现,使用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可以提取氢原子核。卢瑟福因此推断,氢原子核是氮原子核与所有更重的原子核的基础材料。由于这重要结果,卢瑟福被公认为质子的发现者。
中子(neutron) :
1932年查德威克-研究-约里奥·居里夫妇 做过的中性粒子实验,他用云室束测定这种粒子的质量,结果发现,这种粒子的质量比质子微重,而且不带电荷。之后他称这种中性粒子为-中子。
中子能连接质子组成原子核,若无中子原子核会因质子彼此间正电斥力而瓦解,那原子也不存在了。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