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就“构建框架”这个步骤中用到的 基础思考工具 和 常见思维框架 进行介绍,重点介绍常见框架。
1、思维导图与逻辑树
两者在逻辑上有相通之处,不同点在于:
形式上:思维导图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形状;而逻辑树呈现出从左至右的一棵侧倒的树状。
内容上:思维导图侧重于激发大脑的发散思考,常用于个人开拓思路及团队的头脑风暴,是 一个刺激思考过程的工具 ;逻辑树侧重于逻辑的层层分解,常用于个人组织思路、简化问题以及团队工作的分派,是一个 更突出思考结果的工具 。
Xmind、MindManager软件均可绘制以上工具
2、MECE:发音为me-see 是“ 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英文缩写
对复杂的现象分类、归纳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各种分类不会相互重叠或包含,即“相互独立”,也可简称为“不重”;而全面地考虑问题,确保所提出的分类是够完整,便是“完全穷尽”,可简称为“不漏”,做到“不漏”可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项目,涵盖问题的每个文面。
只有将问题划分为“不重不漏”的几个部分,才可以在一开始就避免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的盲点。 MECE是构建或分解逻辑树时必须要满足的原则。
不管是工作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困境,把事情想得清楚透彻是我们都向往的。思维有条理,思想有深度,思考有逻辑,大家都想成为这样的人。
《穷查理宝典》世界上的事情永远有两种属性: 一个是加法,也就是海量知识;一个是乘法,也就是核心规律。 没有框架的情况下不停地吸收海量知识就是在简单做加法,而有了框架我们就具备了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是乘法,它最终发挥的作用是大于知识本身的。
那么,如何搭建思维框架?
可以将自己的思维框架库分为通用框架和专业框架两个部分来沉淀。
框架的本质就是人类经验的沉淀,它的优点是你可以省去自己摸索的时间,一下子就能达到前人或者你历史的水平。当然弊端也有,就是套用框架的话,你最多也就是能达到七八十分的水平。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大部分事情,只要做到七八十分就够了。比如组织部分聚会、例会发言,做到100分没有必要。而且有了通用框架,就可以把自己宝贵的精力放在70分到80分、甚至90分上,而不是浪费在从0到70分的摸索上。
在积累通用框架的时候,有两个关键点:
比如我的通用框架,是按照“道、人生、战略、战术、执行”这五个层次来积累的,你可以参考着重新构建自己的通用框架层次。每个层次上,掌握1-2个通用框架就可以了,不用贪多。
我在“道”这个层次上,掌握的通用框架就是“阴阳两极图”,主要应用的思想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黑和白,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的。
在“人生”这个层次上,我掌握的一个通用框架是“命运5层理论”,也就是从上往下,分别为一命二运三环境四行善五个人能力。
我的为人处事方式都是以这两个框架指导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帮助还是挺大。
在“战略”层次上,我经常使用的框架是“搭班子——定战略——带团队”,这是外部商业环境不确定的时候我用的框架,就是首先找到对的人,建立好这个团队,有了团队之后再定做事的战略,再有了战略后,就是带着队伍去做。
如果外部环境确定之后,我的框架就变成了“定战略——搭班子——带团队”,就是先明确业务方向,根据业务方向去找正确的人,然后保证队伍的执行力。
在“战术”层次上,我最常用的两个框架,一个是“黄金三点”,也就是why\ what\ how这个框架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另一个就是“方向、方法、人”,比如一件事做的不理想,我首先会判断是方向不对,如果方向没有问题,就要判断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如果方法也没有问题,那就要看是不是执行的人有问题了。
在“执行”层次上,我最常用的是5W2H和PDCA,比如在往下布置任务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按照5W2H的要素说清楚,在接到客户或者其他人给我任务的时候,我也会按照这个框架先在脑子里过一下,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因为对任务理解不清楚而导致的重复性工作。PDCA主要用于提醒自己对任务的检查和调整,因为再完美的计划在执行时都会产生偏差,因此务必要去检查,并且要根据偏差即时去调整。
什么叫非常熟练呢?就是你不动脑就能用。比如不管什么时候,谁让你上台讲几句话,你第一反应都能用why-what-how这个框架来说几句。
通用框架积累后,你就算完成50%的积累工作了。剩下的50%就是跟专业相关的专业框架了。比如财务特有的,金融特有的,建筑特有的,互联网运营特有的。
这些专业框架应该是和你的岗位能力体系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把他们填入岗位能力框架里面。
针对专业框架积累的时候,也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对于经常要用的专业框架,你一定要掌握得非常熟练,达到通用框架的熟练程度。
第二个关键点: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专业框架,这类框架即使没有一百万,至少也有几十万,我们不可能熟练掌握,但是我们要做到的,一旦我们需要使用它的时候,能够找到它,并且能够按照指引使用好它。
我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一名项目经理。你对项目关系人管理框架,项目管理工具框架要非常熟练,因为这些是经常要用的。但对于挣值管理,就不需要做到熟练程度了,你只需要在需要用的时候,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挣值管理的计算公式,并且计算出进度偏差就可以了。
再假如你是一名财务经理,至少你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些基本框架要了解得非常清楚,但是对于延递所得税的公式不是很熟练的时候可能就没关系。
框架是无穷无尽的,因为一个个框架都只是术,比积累框架更重要的是养成做什么事情都优先想着构建框架的习惯。
因为用框架来思考、学习和表达的思维方式这是法,将法给悟透了,术自然就不是问题,这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一反一百的问题。
知道你要问如何养成这种思考习惯了。
无他,唯训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