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bird beetles)
(高文呈)
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总称。成虫体长0.8~17毫米,周缘卵圆形或长卵形,背面半球形,腹面扁平,体形可分为瓢型、突肩型和长足型三种。体色多为红、橙、黄、白、黑等,一些种具金属光泽;斑纹多为点形,少数呈条形或网状,一些种类的体色和斑纹变异很大。体背光滑或密被细毛。头部常缩在前胸背板之下。足的跗节一般是隐4节式,有些种第三节退化或与第四节愈合。除个别种外,第一腹板上有后基线。卵棱形,黄色、白色、橘黄色或粉红色。幼虫形态分五种类型:①纺锤形,背面有刺疣或毛疣;②背面拱圆形,有枝刺;③背面拱圆形,有毛疣;④体扁平,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无枝刺或毛疣,但有细毛;⑤体背面有蜡质物覆盖,外观似粉蚧。蛹为裸蛹,分两大类型:一类是化蛹后的脱皮壳置于蛹体尾端,蛹体完全外露;另一类是化蛹后的脱皮壳,前部或背面中央开裂,包围蛹体的大部分。全世界约有瓢虫4200多种,其中中国320种左右,各地均有分布。瓢虫分食植性和捕食性两大类群。其中捕食性类群约占全科种数82%,它们捕食蚜虫、蚧虫、粉虱、叶螨和榆叶甲的卵,对这些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体长5.4~8.0毫米,卵圆形,背面光滑。色泽斑纹变化基本上有两个类型:①体黄褐色,前胸背板有“M”形黑纹,鞘翅上有19个黑色斑点,其变化是一对、几对或全部的斑点消失;②体黑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为白色斑,鞘翅上各有1个、2个、4个或6个红色斑点。绝大多数个体的鞘翅末端均有一明显的横脊,常见的有异色瓢虫十九斑变种、显明变种、显现变型、暗黄变型和鲜明变种。卵长卵形,长1.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近孵化时灰黑色。幼虫初龄时灰黄色,老熟时为灰黑色;腹部第一至五节背面两侧各有一黄色肉疣,4龄幼虫腹部第四、五节背面中央各有二个黄色小肉疣。蛹卵圆形,黄褐色,具黑斑,腹部末端有2个突起,幼虫脱皮即包在此处。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浙江一年4~5代,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石洞、石缝内,或亭阁、房屋的檐下群集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6~8月中旬第二、三、四代成虫分别出现,9月下旬第五代成虫出现。卵产于草木叶面或针叶上,卵粒直立,数粒至数十粒成行排列在一起。以蚜虫为食料的成虫,羽化后80天内,1头雌虫产卵最多2382粒,平均528.2粒。幼虫脱皮3次,共4个龄期。老熟幼虫在农作物、树木、杂草的叶上化蛹。成虫飞翔力较强,善于在叶面、花序、枝干等处巡行捕食,有假死性。
自1888年澳洲瓢虫由澳大利亚引种到美国防治柑橘吹绵蚧成功之后,已先后被引种到亚、非、欧、南美各大洲,达50多个国家,开辟了利用瓢虫的重要途径。1929年,由澳洲引种澳洲瓢虫到中国上海,在消灭海桐花上的吹绵蚧中获得成功。1932年,中国的大红瓢虫在黄岩被用以防除柑橘吹绵蚧。从1974年以来,中国利用黑缘红瓢虫防治油茶刺绵蚧,利用异色瓢虫防治日本松干蚧、球蚜和榆叶甲,利用隐斑瓢虫和蒙古光瓢虫防治日本松干蚧,利用红环瓢虫控制草履蚧,利用红点唇瓢虫控制杨圆蚧和桑盾蚧的研究等都取得了结果。70年代末,中国开始用人工饲料饲养瓢虫。目前,部分地区已将人工饲料饲养的瓢虫应用于防虫实践。
瓢虫的种类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瓢虫的种类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黄瓢虫、马铃薯瓢虫、十三星瓢虫、六星瓢虫等。具体介绍如下:
1、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是瓢虫的捕食种类,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体长约8mm,背部红色,有7个黑点,七星瓢虫主要以蚜虫和叶螨为食,是一种益虫。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来保护自己。越冬的七星瓢虫不食不动,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后,可以放到田间,帮助人类消灭蚜虫和蚧虫。
2、异色瓢虫
异色瓢虫原产于亚洲东部,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蒙古和日本等国家。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南北方。异色瓢虫长约七毫米,主要分布在亚洲等地,但异色瓢虫色彩丰富。当它的背部是黑色时,它的纹路是红色或黄色,而且异色瓢虫吃棉蚜、蜱、介壳虫等害虫,有利于农作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异色瓢虫具有明显的聚集行为,这可有效降低其新陈代谢速率,减少能量消耗而利于越冬。异色瓢虫具有迁飞习性,是其适应气候条件、维持种群繁衍的一种能力。
3、黄瓢虫
黄瓢虫,又称柯氏素菌瓢虫,体长约5毫米,白色的胸部有黑色的斑点和黄色的翅膀,一般在成长过程中,黄瓢虫都会吃白粉病菌。本种是平地至低海拔地区普遍种,属于食菌性瓢虫。喜爱食用树木、草本植物叶、汁。
4、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害虫,主要以西葫芦、茄子、辣椒、南瓜等植物的幼叶和幼茎为食,而且土豆瓢虫体长7mm左右,背淡褐色,有20多个黑点,也叫二十八星大瓢虫。半球形,赤褐色,密披黄褐色细毛,体长7~8毫米,前胸背板前缘凹陷,而前缘角突出,中央有一较大的剑状斑纹,两侧有2个黑色小斑,常合成一起。两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方的4个黑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
5、十三星瓢虫
鞘翅基色为红黄色至褐黄色,两鞘翅上共有13个黑斑,其中1个位于鞘缝靠近小盾片处,每一鞘翅上有6个黑斑。腹面大部分黑色,缘折橙黄色,中、后胸侧片黄白色和腹部1-5节侧缘部分黄褐色。分布于北京、吉林、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浙江。不论幼虫还是成虫都是益虫主要捕食棉蚜,槐蚜,麦长管蚜,豆长管蚜,麦二岔蚜,小米蚜,荷缢管蚜等害虫。
6、六星瓢虫
翅鞘黑色,翅鞘上共有六个黄色椭圆形斑,呈上四下二分布。体长3.5~4.3mm。前胸背板有2个白斑翅鞘黑色,左右各有3枚黄色大圆斑。瓢虫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特别是吃起蚜虫来,狼吞虎咽,一只瓢虫平均每天能吃掉100多只蚜虫。所以农业上常利用瓢虫来治蚜虫,安全可靠,效果神速。本种属于平地至中海拔地区普遍种,除了冬季外,成虫常在植物丛间觅食蚜虫,早春季节较常见,但是数量不多。成虫日行性。
以上就是的分享了,希望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