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时期是什么?

鸿篇巨制的意思2023-02-08  73

美国大萧条时期是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至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黑色的几年,这场持续三年半的经济危机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我们习惯称之为大萧条,这是美国学者为了区别其他的历次危机而命名的,可见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美国大萧条时期产生的原因

美国大萧条时期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和工业人口收入不足,当时的美国刚经历了一战不久,农业还没有从战争中完全恢复,农业人口的收入不是很高。对于工人来说也是一样,新技术的出现让大多数工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只能流入到服务业,而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又不是很高,这最终导致社会消费受到了很大影响。

美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均衡的收入分配,虽然各阶层的收入都在增长,但上层社会增长的速度显然要更快,使得贫富差距在拉大,有钱人将大部分钱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这也是大萧条形成的原因之一。

大萧条(Great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

1929年初,美国经济日趋繁荣。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在1921年时平均仅为67(1923年至1925年为100),但到1928年7月时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时则上升到126。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美国股票市场的行情。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图片右:1929年10月29日,人群聚集在纽约华尔街,当天的股市暴跌。美国的大萧条耗尽了美国原本可用于欧洲投资的资本)

1929年秋天,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造成这意想不到结局的一个原因似乎是严重的国际经济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大规模地称为债权国时发展起来的。英国在大战以前已是债权国,但它将来自海外投资和贷款的收入用来支付长期的入超。相反,美国则通常都是贸易顺差,而且由于国内政治原因使关税保持在高水平,这种贸易顺差也就被加大。此外,20世纪20年代,因不少国家支付战争债务,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年至1924年间从19.24亿美元增加到44.99亿美元,即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

有好几年时间这种不平衡都是因美国在国外的大规模贷款和投资而被抵消;1925年至1928年间,美国平均每年的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1亿美元。当然,这种秦光最终加强了不平衡,不可能无限期地继续下去。由于支付款到期,债务国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美国某些经济部门,尤其是农业也就受到了损害。此外,有些感到必须拖欠欠款,这就动摇了美国的某些金融公司。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租税和生活费用的日益上升而正在减少。1910年,每个农场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场工人收入的40%,而到1930年时,这一比例已低于30%。农村的这种贫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当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美国银行业的弱点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的最后一个因素。当时,有许多独立的银行在经营,有些银行缺乏足够的财力来战胜金融风暴。因此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传播开来,储户便会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也就引发了一个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

在1929年 下面是凤凰网发表的一片报道

1929年美国股灾引发经济大萧条

1929—1933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创9年来的新高,美国又有人联想起7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短暂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

这一繁荣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却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美国农业长期不景气,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大量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在这个时代,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享乐主义和投机活动盛行,政治极端腐败。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之后的三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这段时间是美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哈定执政时期,政府内部贪污腐败成风。柯立芝的财政部长梅隆自己就陷入投机行为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股市崩盘引发危机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没有被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5亿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成强弩之末,显现出崩盘的隐患。但柯立芝总统和美国财政部采取欺骗宣传的方法,使得股市得以暂时平静。

1928年3月初,随着纽约股市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批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暴涨。这轮狂涨直到1928年6月才略有回落。在此后16个月中,股市时有涨落,但始终未能回到1928年3月以前的水平。

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6.5%;9月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10月15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较为平和。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1289万股。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

当天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

10月28日,也就是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美国股市再次惨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据《纽约时报》统计,纽约股市50种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挫了40档。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

萧条中的美国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等交易的价格也一路下滑;铁路货运量大幅减少;钢材价格大跌、棉花价格大跌……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1933年初,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连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如: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

这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萧条”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面对“大萧条”,西方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还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

“大萧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系列阶级矛盾,斗争浪潮遍布全国。有部分工人、农民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学习俄国佬”的口号,极少数人还在国内煽动法西斯化恶浪。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了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从1929年担任纽约州长开始,罗斯福便实施了一系列代表美国前进方向的政策,这些政策后来被一并称作“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终于成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人:“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怖的只是恐怖本身。”

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从血汗工厂到凄凉客站;从“胡佛村”到流浪汉的栖身地;从佃农辛苦耕耘的不毛之地到在工厂寒风中哆嗦的衣衫褴褛的人群。加利福尼亚州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说:“好哇,火到底点着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156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