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的计算公式为(房屋的建筑面积减去公摊面积)/除以房屋建筑面积。例如:现在有一套房的面积为一百平米,公摊面积为二十平米,那么这个房子的得房率就是(100-20)÷100=0.8,也就是80%,得房率越高代表着房子的实际利用率也越高。
每个小区的得房率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多层住宅的得房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之间,各个小区的“得房率”有很大的差异。
得房率对购房者的影响:
1、得房率影响实际使用面积的大小。
公摊面积与得房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公摊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之比就是公摊系数,用1减去公摊系数得出的结果就是得房率,也就是说公摊系数越大,房屋的得房率就会越小,房屋的实际面积也就越小。
2、得房率影响房屋性价。
一般来说,得房率越高房屋的性价比也就越高,但并不意味着得房率越高越好,因为公摊面积内含有电梯、走廊和楼梯等,如果公摊面积不够大,那么楼房的公用面积就会变得非常拥挤,影响到住户居住的舒适度。
想想如果高层住宅为了缩小公摊面积只安装了一部电梯,上下班高峰期人们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在等电梯上,非常不方便。
得房率计算公式: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
销售面积(也称套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得房率=(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
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实惠太高,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一般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而办公楼为55%。
扩展资料:
公摊面积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其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①房型结构(几梯几户)。例如一梯多户可能与一梯二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无几,可户数增加了,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了,则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小。
②楼盘形态。一般来说高层得房率最低,小高层次之,多层则得房率较高。
③物业类型。一般来说板式得房率最高,叠式次之,点式则较低。
④公共活动区域大小。一般来说,高品质的物业多建有高挑大堂,宽敞电梯、室内车库,这些都会占用到大量公摊面积,故得房率相对较低。
得房率=(房屋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得房率越高,则表示房子的实际利用率越高。
住房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得房率=(房屋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如果一套房屋的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公摊面积为30平方米,那么得房率就是:(100-30)/100=70%。
得房率的高低是购房者在买房子时所应参考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和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得房率太低的话,住户可以实际使用的面积就少了,对用户来说就不实惠了。
可是得房率太高也不合适,因为得房率太高的话,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很少。这就会影响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的数量等,住户的实际生活舒适度也会下降。所以,得房率不能一味追求越高越好,而是要选择合适的范围。
业内人士通过大数据分析,高层得房率一般都得在75%以上,最适宜的区间是在75%-80%之间,这样的居住舒适度比较高。公共部分即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