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917kg/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为1025kg/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因此看着浮在水面上的形状并猜不出水下的形状。这也是为何有冰山一角一说来形容严重的问题只显露出表面的一小部分。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很容易损坏金属板,因此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冰冻形成的山;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
其实,冰山并不是真正的山,而是滑落海里的冰川的断落的碎片。它们大小不一,小的碎啸冰就能对船只造成威胁,而大的则真像一座山那样,有的宽1.6千米或者更宽些;水面上的部分高60米,或者还更高些。
冰山水下部分的大小是水上部分的大约7倍。这是因为冰山是淡水的冰造成的,淡水的重量是海水重量的大约7/8。如果是在淡水里,冰山的大约9/10将沉入水面以下。冰山的水下部分可能比可以看到的部分的一边伸出去很远,因此船舶驶近了可能撞上它。巨轮泰坦尼克号就是这样给碰上的,1912年4月15日沉没在纽芬兰附近,约有1500人丧生。
冰山这些海洋的流浪汉经常被雾笼罩着,没有雾的时候,它在阳光下闪烁发光,反射大海和天空的各种色彩,十分美丽,令人眼花缭乱。许多冰山在漂流时呈现诸如城堡、牌楼或者圆顶的清真寺等等奇形怪状。到了夜里冰山闪着称为冰原反光的特殊的白光,它是微弱的光线从晶体表面反射造成的。
冰山是指从冰川或极地冰盖临海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通常多见于极地地区。冰山常呈金字塔形或桌形。在北极,金字塔形的冰山最为常见。南极冰盖附近海洋里,经常漂浮着桌状冰山。
在冰川或冰盖与大海相会的地方,冰与海水的相互运动使冰川或冰盖末端断裂入海成为冰山。大多数南极冰山是当南极大陆冰盖向海面方向变薄,并突出到大洋里成为一前沿达数公里长的巨大冰架,逐渐断裂开来而形成的。
扩展资料:
冰山运动
其主要动力为风,其次是洋流。冰山在风速影响下,有的可达每日44公里的运动速度,这主要取决于冰山高出水面部分的形状。
冰山可以将陆地上的某些物体甚至动植物活体从其来源地区搬运到数千公里以外,科学们根据大洋内的沉积物,就可推断万年以前冰川分布情况。冰山对航行造成威胁,而且有些露出水面的部分过小不易发现。一般只在海面平静时,不超过1.6公里时能够发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山
冰山通常是从冰川上脱落下来的,在温度上升之后,冰川外层也会发生一定的破裂,就会向海洋中脱落大量的冰块。冰川的末端断裂,进入了海中就形成了冰山,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冰川会进入海水中,进而融化或者蒸发,进一步转化为水下的冰架,在断裂之后会浮出水面。冰山对于航海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过去人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进行判断,但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雷达进行检测。
从冰川掉落下来的冰块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淡水资源,但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办法,让人们利用这个资源,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新的方式来开发冰山。在春夏季节的时候,温度不断上升会导致冰川边缘发生分裂,而且会让分裂速度不断加快,每年都会有新的冰山形成。地球两极以及一些高原地区,常年都覆盖着白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冰雪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
南极大陆的地势通常是中间高,四周低,这样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盾,万年的积雪覆盖在上面形成了冰盖。冰盖会受到周围的压力,而让冰盖不得不向四周大陆运动,这些冰逐渐进入水中就会形成陆缘冰。当这些陆缘冰过多时,就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就会进一步折断,如果体积足够大,就能够形成一块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冰,这大概就是冰山的形成过程,分裂的冰块甚至能够达到100多公里。
冰川的形成大概需要上百万年的时间,但冰山的形成时间就比较短,每一年都会有成千的冰山形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山也在不断的融入海中,是一种非常严峻的问题,需要人们的及时关注,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环境变化。虽然冰山看上去非常美,但是人们并不能够掌握足够的技术去把握这项资源,只有通过后面的不断探索以及努力,才能够减少人类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