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哪些原因让咖啡变得苦涩呢?
首先肯定是烘焙的问题啦。深度烘焙或者不当烘焙所带来的苦味,是很难通过冲煮方案去规避的。但倘若不是深烘焙的咖啡,除了烘焙程度外,在咖啡萃取的过程中,时间的长短、水温的高低及压力的大小等都是决定口感是否苦涩的原因。
1、时间长短
好喝的咖啡萃取时间的拿捏非常关键,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萃取时间过长,水与粉融合的时间就会相应延长,这就导致萃取出咖啡里更多的物质,口感偏向苦涩,杂味较多。
2、水温高低
咖啡的建议萃取水温在85℃-93℃之间,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导致咖啡萃取过度或不足;如果使用过高温度的水进行萃取,最终获得的咖啡可能就会相对苦涩许多。试着降低一点冲煮的温度,你会发现你的咖啡都变好喝了。
3、压力大小
在制作意式浓缩咖啡 Espresso 时,如果一开始就压力过大,使得前段的萃取液很久才流出,或者流得很慢,那么不论萃取时间长短,都始终处于过度萃取的过程,过大的压力会将咖啡中不好的风味一同释放出来,因此咖啡会变苦。而导致压力过大的原因可能是研磨度太细,也可能是粉量太多,又或者是填压的力度太大。
4、萃取不均匀
如果咖啡豆研磨后的细粉过多,粉末颗粒大小不均匀;制作意式咖啡时的布粉不均匀,导致通道效应;手冲咖啡注水时集中浇淋在某一点,没有均匀的浸泡咖啡粉……以上这些状况都是萃取不均,即使整体的萃取率数据没有问题,但某一部分的粉被过度萃取,就会产生一丝的苦涩尾韵,破坏了咖啡的平衡感。
德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导致咖啡变苦的主要原因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产生了两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导致的。未来的咖啡有可能通过科学手段不会再这样苦。咖啡苦味的根源之一就是褐色色素。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褐色色素也有大致的分类,大分子褐色色素的苦味更强。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褐色色素的量会增加,大分子褐色色素的比例也会增加。所以,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的苦味和质感更强——这就与我们日常的印象一致了吧。
阿拉比卡种与罗伯斯卡种的苦味与质感是不同的,这是由褐色色素的量与分子大小的不同而引起的。由于罗伯斯卡种的糖类含有率比阿拉比卡种低,不易发生“焦糖化”,所以容易形成大分子褐色色素,所以烘焙后的卡内弗拉种更苦。
造成苦味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氨基酸与蛋白质在加热后形成的“环缩二氨酸”,如果形成的分子结构不同,邧么苦味的程度也不相同。除了咖啡之外,同样味苦的可可、黑啤中也有这类成分。
我们可以人为地控制苦味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咖啡豆的种类、烘焙程度、烘焙方法来控制苦味,另外,改变萃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控制咖啡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