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假扮警察,强行驾驶运钞车,抢走3亿现金,至今未被抓。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些被称为“完美犯罪”的案例。完美犯罪是指犯罪分子使用非常巧妙的手段实施犯罪,并成功逃脱警察的追捕。由于警方缺乏足够的证据,这些案件成为无头公案,有些案件已经过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
今天就来说说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装甲车抢劫案。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商店
1968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富市发生一起现金抢劫案。日本信托银行国分支机构被抢走3亿日元现金。当时日本3亿日元是什么概念?按照日本1968年的物价水平,考虑到通货膨胀,当时的3亿日元相当于2010年的30亿日元。按照2010年的汇率,我们也可以大致算出2010年的30亿日元,相当于多少美元。2010年1月,1美元可以兑换90日元,30亿日元相当于3300多万美元。可见1968年的3亿日元。
一万日元
日本信托银行国分支机构虽然被抢走了3亿日元现金,但并没有损失什么,因为案件发生后,保险公司进行了赔偿。保险公司赔了3亿日元后,花了近半个世纪才破案。那么,这3亿日元去了哪里?更不可思议的是,为了追查这3亿日元的下落,日本调动了大量警力,进行了长达7年的追查,花费了9亿日元。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什么都没损失,但是保险公司损失了3亿,日本警方拿了9亿。然而,没有办法。警察的任务是找到真凶,将罪犯绳之以法,但得失不能用成本来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分子是如何成功逃离警方视线的?
1968年12月6日,日本信托银行小仓部分行经理收到一封恐吓信,信中要求银行必须在12月7日(第二天)下午5点前派一名女职员将300万日元送到他们在信中指定的地点,否则就炸掉经理的家。这种抢劫似乎有点太嚣张了,警察很容易在现场抓到犯人。就像《天下无贼》里李大爷说的“我最恨你们这些强盗,你们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事实上,这封恐吓信只是犯罪分子放出的烟幕弹。日本信托银行国信银行支行的经理收到这封信后,报了警。12月7日下午,日本警方在恐吓信指定的地点安排了50名警察,随时准备等他。然而,罪犯从未出现在现场。
日本目前的安全人员
因为日本信托银行国分支机构收到了恐吓信,在12月6日之后的日子里,日本信托银行提高了警惕,但正是这种警惕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12月10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信托银行国分支的一辆运钞车满载着294307500日元,准备开往东京志浦电气(现东芝集团)的工厂。近3亿元的现金,是当时这个厂4000多名工人的年终奖。为什么当时日本人不用银行卡转账?一定要用发现金吗?1968年以前,日本人喜欢用现金支付奖金和工资,不是因为日本的支付制度比较落后,而是因为日本社会形成了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做家庭主妇的传统。日本男人回家喜欢给老婆看现金,桌子上放一大叠钞票,让男人更有地位。但用银行卡转账时,妻子们只看一堆数字,日本人认为这并不能显示男性的地位。但是,在3亿日元劫案之后,日本企业开始意识到,用现金支付年终奖和工资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许多企业以银行转账的形式发放奖金和工资。此外,日本银行在交付现金时增加了保安人员。
日本当今的装甲车辆
当装甲车行驶至福中市荣马池学院路附近时,被一名骑摩托车的男警察拦下。那个警察实际上是个罪犯。“警察”拦下装甲车后,司机问“警察”怎么回事?“警察”说,“你们银行分行行长的家被炸了。刚刚,我们接到通知,您的车出了问题,需要检查。”因为银行经理前几天刚收到一封恐吓信,运钞车上的银行工作人员非常警觉,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的车上可能被安放了炸弹,于是都下了车。运钞车上的人全部下车后,“警察”假装钻到运钞车下面检查,然后趁大家不注意,故意在运钞车下面放了一个烟雾弹。运钞车上的人看到车上冒出的烟,以为要爆炸了,不敢躲避,纷纷躲藏,仿佛几秒钟后就会听到爆炸声。这时,假警察在众目睽睽之下开走了装甲车。运钞车被开走后,运钞车上的银行工作人员也对“警察”的勇敢行为大加赞赏,认为警察开走了要爆炸的货车。
嫌疑犯的肖像
当装甲车向前行驶了一段距离后,装甲车上的银行工作人员发现留在现场的摩托车有问题。当时日本所有的警用摩托车都是本田生产的,而留在现场的摩托车是蓝色的雅马哈运动摩托车,牌子不对。这时,运钞车上的人发现自己被骗了,赶紧报警。
9时50分,除伊豆小笠原群岛外,东京全境进入紧急状态。日本警方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搜寻囚犯。他们一开始信心满满,以为罪犯逃不掉。然而,在全城搜索的过程中,日本警方忘记了一件关键的事情,那就是,犯罪分子不可能总是把3亿日元开到他们需要到达的地方。果然,男子中途换了车。在一片橡树林中,装甲车上的保险柜全部被搬进了一辆深蓝色的卡罗拉,然后他们开着一辆深蓝色的卡罗拉逃走了。也许这辆深蓝色的车就在日本警察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犯罪现场
在犯罪现场还发现了一顶帽子,在帽子上发现了囚犯的汗液。当时犯人的血型或者DNA信息都可以从汗液中推断出来。但由于现场民警太粗心,看到这顶帽子后,自己戴上,还互相戴着玩,导致本案最关键的证据丢失。
后来,警察在恐吓信的邮票上发现了犯人的唾液。当时犯人寄恐吓信的时候,很可能是一张用唾液粘起来的邮票。根据唾液发现犯人的血型是B型,但仅仅通过找到犯人的血型是无法破案的。犯人寄出恐吓信时,为了防止警方从字迹和墨迹中发现破案线索,把两本杂志上的文字剪下来拼凑恐吓信的内容,这本杂志后来被用来包裹烟雾弹。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两本杂志分别是《无线电波科学》和《现代放映图片》。《无线电波科学》是一本关于电视和电气设备组装的杂志,而《现代》则展示图片。
众所周知,杂志从杂志上发布后是有订阅信息的。那么,能否根据订阅信息找到线索呢?其实是有可能的!然而遗憾的是,警方调查后发现,没有来自这两本杂志的线索。
现场还留有一份报纸。犯人冒充警察时,还在摩托车上安装了警用摩托车经常安装的扩音器。扬声器涂了两层白漆。当涂上白色涂料时,囚犯可能会不小心涂上4毫米的报纸碎片。警方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这个4毫米大小的报纸碎片来自1968年12月6日《产经新闻》晨报家庭主妇专栏中“Pin”一词的右下部分。当时,该报共有13,485名订户,从12个投递点发行。警方花了2年时间才找到这份报纸的具体投递地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订阅这份报纸的线索断了。事实上,如果找到了这份报纸的订户,就完全有可能找到犯人,因为犯人不小心把喇叭上的白漆涂掉了。拥有这份报纸的人很可能就是罪犯本人,除非他找到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此外,在案发现场,警方还找到了多名目击者,但这些目击者都没有看清犯人的脸,目击者在现场看到的证据不足以破案。其实当时运钞车上的人应该看清楚了犯人的脸。然而,即使警察画了犯人的肖像,仅凭这一点证据也无法破案。
其实破案还有一条线索,就是根据3亿日元纸币上的号码追查。一旦犯人使用了3亿日元中的一部分,警方就可以根据钞票上的数字确定钞票的来源,进而找到破案的线索。但是,这3亿日元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银行骗走的,银行也不可能在给工厂工人发年终奖之前,把这些钞票的号码一一记录下来。而且3亿日元不是小数目,记录这些数字需要很长时间。即使银行工作人员记录了当时纸币的号码,犯人也会将这3亿日元用于其他方面,或者在“战战兢兢”的情况下,根本不会让这3亿日元进入流通市场。当时日本警方并不是根据钞票上的线索破案的,很可能即使根据钞票也追查不到线索。
日本警方调集大量警力,花费9亿日元。花了七年时间才破案。抢劫3亿日元的人仍然在逃。日本的刑事诉讼时效为七年,民事诉讼时效为二十年。现在,将近50年过去了,这个案子还没破。如果犯人是二十多岁,他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可惜当时的日本东京,很多地方都没有安装电子摄像头。否则,囚犯可能会被监控视频捕捉到,警察可以根据监控视频破案。所以现在在日本,任何人想从运钞车上骗走现金都有点难。开车离开时,他们开车时被监控摄像头拍了下来。
当然,这种情况下可能还有共犯。毕竟抢3亿日元现金不太可能是一个人独自完成的。
在整个案件中,银行没有损失什么,但是保险公司损失了几个亿,警察花了几个亿。然而,被抢的3亿日元去了哪里?成了一个谜。
根据日本法律,一名男子冒充警察,骗装甲车司机下车,然后开走装甲车,偷走3亿日元现金。其实不是抢劫,是盗窃。在刑事案件中,盗窃和抢劫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因为这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开走了运钞车,而且之前还发过恐吓信,所以人们还是习惯称此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