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身是小孝,孝心是中孝,孝志是大孝
1、小孝顺:整天围着父母转,给父母端饭洗脚,父母一发话,就诚惶诚恐地执行父母的意志。
2、中孝顺:自己先解决好自己的一系列问题,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3、大孝顺:事业有成,让父母为你而自豪和骄傲。超级孝顺:积累功德,然后把自己的功德转让一部分给父母,让父母从此脱离轮回之苦,永享人生和生命乐趣。
扩展资料:
孝的典例:
1、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3、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道
宋明理学,乃我国儒家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大孝”是尊敬、关心身边的每一位人。大孝就是最高层次的孝从孝的程序上说,孝有三个等级,而最高的孝是能使父母受到尊敬。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孝。孝是民众最根本的教化,行孝就要做到庄、忠、敬、信、勇等方面,人的各种美德包括仁、义、忠、信、礼、行、强也都要从孝开始。要使父母活着安乐,死后受到祭祀,行孝终生。�
从人的地位上分,孝行有三种表现,最高的孝是君主的孝,使父母永远受到孝敬;其次是士 大夫的孝,用建功立业孝敬父母;最下等是平民百姓的孝,用尽力气孝敬父母。孝是天下最 根本 的法则,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孝无所不在,因此行孝任何人都不例外,都要各尽其力。�在行孝的态度上,要慎行终生。
行孝通常有三种状况:
一 父母给儿女的多。有些儿女即使成人,还是要父亲为他们操心,照顾他们方方面面,这样的儿女为“不孝”。
二 儿女回报如父母所给。这些儿女成就和父母一样,回报也一样令父母满意,这是行“小孝”
三 儿女回报超出父母所给。这就是释迦摩尼所行的大孝,虽暂时令父母伤心,不能理解。但成道后,他的智慧和功德不仅仅利益了双亲,而且让世界上更多的众生得到了利益。如是修行精进,证悟大道才是利益父母的“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