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一)菌棒制作
包括配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与转色管理等步骤。1.配料与装袋、配制前1~2d,将杂木屑等硬质材料进行预湿,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手工拌料时,培养料混合应先将少量石膏与麸皮拌匀,再与杂木屑混合拌匀,待干料充分混合后,再将糖等易溶性辅料溶解于水,随水一起拌入。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拌料,混合更加均匀,常采用装袋机与扎口机同时进行香菇制袋,铲料上机、装袋、扎口、检查沙眼、搬运上灶等流水作业。在确保塑料袋不破裂的情况下,料袋尽量装紧。拌料时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8%~60%为宜。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和灭菌,避免培养料发酵酸化。香菇代料栽培常选用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但采用高压灭菌时应选用聚丙烯塑料袋装料。
装袋的香菇代料
2.灭菌与冷却、香菇生产中多采用常压蒸汽法灭菌。将料袋置于水泥或者铁皮制成的灭菌灶内,或用蒸汽发生炉产生蒸汽通入码好料袋的罩膜内,进行高温灭菌。常压灭菌时料袋不宜过多,料袋堆叠时注意预留一定的空隙,灭菌灶或罩膜底部4个角应预留排气孔。灭菌开始用旺火,使温度迅速上升达到97~100℃。保温前底部4个角的排气孔应打开,让水蒸气将灶内或罩膜内的冷空气排出。当整个灶内都充满蒸汽,下部空间温度达到97~100℃时,保温12~16h,即可彻底灭菌。保温时4个排气孔应关小,留少量蒸汽排出即可。趁热将料袋搬至冷却室,料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
大棚里的香菇料袋
3.接种接种过程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环境、工具及手等需要严格消毒。保持接种室及接种箱内外清洁,使用前将菌种和接种工具有序地放在箱内,衣帽和口罩挂在缓冲室衣帽钩上,然后进行紫外线照射,同时采用专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接种通常在接种箱、接种室或接种帐中完成。接种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工具和瓶袋,防止交叉感染。接种时用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棉塞、试管口、瓶口及袋口不离开火焰区。接种时应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在已灭菌的料袋上,用打孔棒均匀地打直径约1.5m、深2~2.5cm的接种穴,每个料袋打接种穴3~5个;秋栽香菇料袋较大,一般打9个接种穴分3个侧面,每面3个;将打孔棒旋转拔出,打孔后立即接种。菌种尽量成块塞入接种穴,压紧,略微凸起,避免接种穴污染。多采用套袋进行接种穴封口,也可以采用蜡封口、胶布封口或纸胶封口。
工人在接种
4.菌丝培养、接种后至开始转色前,称为菌丝培养期,又称为发菌期。菌丝培养期需要40~70d发菌期管理包括脱套袋、翻堆、清除染杂菌袋、刺孔、调节温度和通风。在菌袋上刺孔可增加菌袋中含氧量,排除菌丝产生的二氧化碳,降低培养料中水分,促进菌丝生长和生理成熟,后期刺孔可使瘤状物软化,促进转色。
香菇代料栽培
当接种穴菌丝圈直径达8cm左右时,脱去外层套袋。第1次刺孔在接种穴菌丝圈相互连接时进行,用约5cm长的铁钉或竹签在每个接种穴菌丝圈外沿以内2cm处刺孔4~6,深度1~1.5cm。第2次刺孔在菌丝刚长满料袋后,在接种穴的另一面刺孔,每袋刺孔20~30个,深度为1~1.5cm。第3次刺孔又称“放大气”,秋栽鲜销模式在脱袋前7~10d进行,孔深2cm,刺孔40~50个;秋栽花菇模式刺孔改用直径0.5~0.7cm的尖头钢针或竹针,孔深3~5cm,刺孔40~60个;春栽模式常在将菌袋移至室外荫棚越夏时进行;夏栽模式一般刺孔通气2即可。
装袋的代料
在菌棒表面形成瘤状物之后,刺孔需沿瘤状物外围进行。刺孔后2~3d,呼吸代谢明显加快,菌袋温度快速上升,此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烧菌烂袋。当环境温度在28℃以上不能刺孔通气,30℃以上严禁刺孔通气。控制温度是菌丝培养期管理的核心;尤其在脱套袋与刺孔后,更要注意防止高温烧菌。发菌期间应经常翻堆,将菌袋位置互相对调,使菌袋均匀接触光照,调节堆温,促进菌丝均衡生长,结合翻堆清除染杂菌袋,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代料翻堆
5.转色管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香菇菌棒表面白色气生菌丝倒伏后,分泌色素,形成一层棕褐色菌膜的过程,称之为转色。这层棕褐色菌膜具有保温、保湿、避光和抗菌作用。转色方法分为袋内自然转色与脱袋集中转色两种。春栽香菇和秋栽花菇采用袋内自然转色方式。春栽香菇需要较长时间的越夏管理,转色在栽培袋内缓慢自然完成,需40~60d,刺孔通气、翻堆及适当光照可促进均匀转色;秋栽花菇采用不脱袋割口或保水膜出菇,袋内自然转色,转色管理与春栽香菇类似。
新鲜的香菇
秋栽鲜香菇常采取菌棒脱袋,集中转色。选择集中脱袋转色的时机非常重要,一般当菌棒表面瘤状突起占袋面的2/3时,菌棒由硬变软,接种穴及袋壁出现少量褐变,菌棒质量较接种时下降15%以上,尤其是少数菌棒有零星菇蕾发生时,是脱袋转色的最佳时机。脱袋菌棒集中转色关键是调控好外界环境因子。脱袋后1~4d,罩紧薄膜,温度18~23℃,湿度85%~90%。第5~6d,每天揭膜通风1~2次,每次20min,促使气生菌丝倒伏,形成白色菌膜,并分泌色素。第7~8d,温度控制在18~20℃,每天喷水1~2次,再盖好薄膜保湿。第9~12d,温度控制在15~20℃,每天喷水1次,通风0.5h,菌棒表面逐渐由淡棕黄色变为红棕色。第13~15d,白天罩膜,早晚揭膜通风,白天温度20~23℃,早晚降至13~16℃,此时菌棒表面逐步形成棕褐色有光泽的菌膜。转色良好的菌棒表面菌膜厚薄适中,红棕或棕褐色,并有光泽,无夹带“白斑”。
在香菇的栽培过程中,给菌棒补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然而注水量的多少,注水时间的早晚,很多菇农往往是凭经验注水,导致问题频发。时机把握不好,就会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注水过多,菇的产量低、品质差,甚至会直接把菌丝淹死,造成烂棒。今天给菇农朋友分享香菇科学注水的方法,希望能对菇农朋友生产高产、高品质的香菇能有所帮助。
一、第一潮出菇前注水催菇
当前,在香菇生产上,使用的标准菌棒大约是15×60㎝,接完种时候重量大概在4.5斤左右,它里面包含的干物质量包括木屑、麸皮等,重量大概占到了一半左右。菌棒在制作完成后,大概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发菌,我们称之为菌棒的发菌期,菌棒在发菌期内,会造成大量的水分流失,当菌棒内的含水量低于45%,高于35%时就会导致菌棒爆出;如果菌棒过度失水,当含水量低于35%时,往往就会导致菌丝干枯死亡,而适宜香菇正常出菇的菌棒含水量是55%~60%。因此,在第一潮出菇前,菌棒内的含水量已经不能满足香菇的正常出菇,所以要在出菇前补水催菇。
在给香菇注水时,注水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而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许多菇农在第一潮菇出菇前不注水或把握不好注水的时机。那么,判断注水时间的依据是什么?又该如何把握注水量?
1、头潮菇注水时机的确定
判断注水时间我们是以“报信菇”为依据。所谓的“报信菇”又叫憋袋菇,指的是菌袋在脱袋前冒出的香菇。当菌棒上长出“报信菇”时,意味着菌丝已经成熟,也意味着开始第一潮菇的出菇。这时候我们就要对菌棒进行补水,让菌棒的含水量处在适宜香菇正常出菇的水平。
2、头潮菇注水量的确定
在注水时,我们要对菌棒进行两次称量。第一次称量是在注水之前,目的是确定注水量。
注水量=接完种时的菌棒重量-当前菌棒的重量。
例如:标准的菌棒在接完种的重量大约是4.5斤,而当前称量的重量为3.2斤,那么补水量就应该是4.5-3.2=1.3斤。第二次称量时间是在注水后进行,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达到了前面计算出的注水量的要求。经过精准的称量,就能够保证菌棒的含水量是否达到55%。
图(一):“报信菇”是菌丝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给菌棒进行补水催菇时间的重要依据
3、在给菌棒注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注水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注水时的温差要大。香菇属于变温结实,也就是说有了温差菌丝才能够生长发育成香菇。一般最适宜的温差为10~20℃,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温差指的是菌棒的温度与水的温度差。有经验的菇农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在上午注水和下午注水,出菇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下午注水的菌棒出菇情况整体上要强于早晨注水的出菇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距,就是注水时的温度差在起作用。菌棒在经历了夜晚的低温后,在早晨进行注水,此时的菌棒温度并没有完全起来,也就和水的温差较小,因此,早晨注水的菌棒不但出菇晚,而且还不整齐;而在下午进行注水时,由于我们的香菇生产一般都是在棚室内进行的,有保温措施,到了下午,菌棒的温度是最高的,而井水的温度是恒温。此时,我们再用井水去刺激它,它们的温差一定能够超过10℃。
因此,在给菌棒进行注水时,注水时间最好选在下午进行。没有这个温差,给菌棒补水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头潮菇的菌丝是最旺盛的时候,只要它的水分不是非常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一次性将水分补够。
二、头潮菇以后的注水催菇方法
在上一茬菇采收后,菌棒就进入后续的养菌期。大概经过15天左右的时间,菌丝再次发育成熟后,这时,就要再次给菌棒进行补水催菇,也就是说,在每潮菇出菇前都要给菌棒补水催菇。
1、头潮菇后每次出菇前注水时间的确定
头潮菇以后的每茬出菇前的注水时间,有一个关键词“看坑”。看坑指的是看上茬菇才说欧后的菌坑,这是我们判断转潮补水时机的重要依据。刚刚把蘑菇采摘以后,菌坑是白色的,经过一次简单的喷水以后偶,就会长出气生菌丝。当气生菌丝长满菌坑并倒伏后,颜色由白色变为深褐色,说明菌丝再次发育成熟。这时,就可以给菌丝补水催菇了。
菌丝转色前为白色,转色后为褐色(A:转色前的菌丝为白色 B:转色后的菌丝为褐色)
2、头潮菇后每次出菇前注水时间的确定
以后每茬出菇注水量还是要通过两次称量来实现。但此时菌棒内的干物质量和上次打的就有所不同,由于菌丝和香菇生长发育的消耗,这一时期菌棒的干物质量会有所下降,基本上是按照产菇量的30%去除干物质量。
注水量=菌棒接完种的重量-第一次称重的菌棒重量-产菇量×30%
举例说明:如果菌棒接完种的菌棒重量为4.5斤,称重量为3斤,产菇量为1斤。那么注水量=4.5-3-1×30%=1.2斤。
3、头潮菇后菌棒注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头潮菇采收后,每次的注水要注意一个关键词—45%。指的是菌棒当时的含水量45%是一个分界线。如果注水前菌棒的含水量接近大于等于45%,那我们就一次性注水,让菌棒的含水量达到55%~60%;如果菌棒的含水量小于45%的时候,就不能一次性注水,而是先补水后注水。第一次补水的时候,要将菌棒的含水量补充到45%,然后让菌丝进行3天以上的复壮修复以后再注水(温度低于20℃时,复壮时间为5~7天;温度在20~28℃时,复壮时间3~5天)。
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关键词是10℃。当菌棒的含水量低于45%时,菌棒和水的温差要控制在10℃以内;如果含水量高于45%时,菌棒和水的温差要高于10℃。
以上就是在香菇栽培中注水方法的一些经验总结,在实际的生产中,重要的是菇农朋友在应用时要活学活用,除了这些因素外,还要看温度、看湿度、看重量、看气候条件,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注水方案,进而生产出高产量、高品质的香菇。
菌棒不长蘑菇了还有用。用途如下:
1、废弃的菌棒做燃料。
在蘑菇棒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装袋压实、灭菌、养菌、出菇等多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菌丝的渗透缠绕下,本松散的培养料渐渐失去水分,密度不断加大,变得异常瓷实坚硬,有时任你刀砍斧剁,都不断裂。用它当柴、代替煤炭做燃料,都可以的,并且发热量也不错。本人以前在对菌包灭菌时,就经常用废菌棒烧锅炉,效果很不错。降低生产成本,还解决了无处堆放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自己生活的环境。
2、用废弃的菌棒种植其他品种。
种植平菇完毕,废弃的菌袋中,营养并没有100%的被平菇吸收和消耗,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残留,据专业人员化验测算,废棒中的有机质最低还有20%以上,最多时能达到将近50%,特别是金针菇、蟹味菇种植后的废棒。这些营养还都可以二次利用,用于诸如鸡腿菇等食用菌品种的种植。但要注意的是,用这些废棒二次利用,最好不要超过主料总量的30%,最多不能超过主料总量的50%。
3、用废弃的菌棒做肥料。
废菌棒中含有很多的有机质,并经过了一个完整且时间充足的发酵过程,所以经破碎后可以直接用作肥料。因其成分组成的特殊性,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是土壤改良的一种好材料。目前,有一定数量的菌肥生产厂,采用种植废棒,经加工、再发酵、加入益生菌等技术处理,把它制作成菌肥,经实验验证效果很不错的。
另外,有些牛羊养殖者,把菌棒粉碎,并经发酵等技术处理,把它做为饲料的填充物,并已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据说很成功,据说对促进牛羊生长有很明显的效果。
4、二次生发蘑菇。
蘑菇菌棒种植一季之后还是可以进行第二季的生发,只不过产量和品质可能要差一些。虽然说种植过后的菌棒内部已经充满了食用菌的菌丝,但是细木屑中还是有一部分的养分并未被菌丝完全的吸收。因为菌棒内的细木屑并未进行完全的腐熟,菌丝体对细木屑中的养分吸收能力是很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种植之后的菌棒有的手感会非常软,有的还是保持硬邦邦的状态。其中,菌棒硬邦邦的,说明菌棒内部的养分残留还是比较高的。
5、制作板材。
由于现在对森林资源的管控很严格,常规的森林采伐基本已经停止。但是,板材是制作家具、建筑以及其他行业的重要原料。所以,很多的板材企业开始开发使用秸秆等原料加工人造板材的项目。其实,仔细的想一下,废弃的菌棒不也是细木屑吗?和秸秆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差异。而且,这类废弃的菌棒如果不好好利用,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对于一些食用菌种植项目较为集中的地区,完全可以采取集中回收、利用的方式进行人造板材的加工,实现废弃菌棒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