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犹太家庭的冯·诺依曼聪明绝顶,优秀的天资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6岁时就已能心算8位除法,18岁时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化学工程学位。1931年时,他由于政治原因离开了欧洲来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并成为该校著名的IAS研究院的最早的6位数学家之一。正是对数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使他尝试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科学运算。早在ENIAC产生之前,冯·诺依曼就对艾肯的MarkⅠ(ASCC)等电子计算设备有所研究。但他并没有局限于其中,而是有独创性的意识到计算机构建和并行等问题。1945年,他在关于EDVAC(与莫尔小组合作研制)的报告中首次把存储程序概念引入计算机领域,EDVAC也成为世界上首台能够运行、产生结果、具有存储程序的计算机
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
另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艾伦·图灵被视为计算机之父。
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巴贝奇
1871年,年逾古稀的巴贝奇离开自己毕生为之努力奋斗却未竟的事业辞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几百张绘有几万个零件的图纸、30多种不同的计算机设计方案和一大堆工作笔记。作为计算机的发明人之—,谁也无法磨灭他的卓越贡献。
1812年,巴贝奇首先设计出了差分机,随后开始了制造工作。在1822年制成了机器的一小部分。开机计算后,其工作的准确性达到了计划的要求。后来政府明确表示不可能再给予他资助了,差分机就这样中途夭折了。今天,我们在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院里,还能见到巴贝奇的设计图纸和未完成的差分机。
1834年,巴贝奇在研制差分机的工作中,看到了制造一种新的、在性能上大大超过差分机的计算机的可能性。他把这个未来的机器称为分析机。巴贝奇的分析机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保存数据的齿轮式寄存器,巴贝奇把它称为“堆栈”,它与差分机中的相类似,但运算不在寄存器内进行,而是由新的机构来实现。第二部分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的装置,巴贝奇把它命名为“工场”。
第三部分是对操作顺序进行控制,并对所要处理的数据及输出结果加以选择的装置。它相当于现代计算机的控制器。为了加快运算的速度,巴贝奇设计了先进的进位机构。他估计使用分析机完成一次50位数的加减只要1秒钟,相乘则要1分钟。计算时间约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100倍。同时,在多年的研究制造实践中,巴贝奇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计算机程序的专著。
尽管成功总是从巴贝奇的身边擦肩而过,但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巴贝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设计思想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中心结构部分恰好包括了巴贝奇提出的解析机的3个部分,可以这样说,巴贝奇的解析机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雏形。
1、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
冯·诺依曼是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数学家,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1945年,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后来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
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由于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码,指令和操作数的地址又密切相关,因此,,当初选择这种结构是自然的。但是,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
2、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6.23—1954.6.7)
艾伦·麦席森·图灵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他被视为计算机之父。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
“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
3、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是科学家,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1948年香农长达数十页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成了信息论正式诞生的里程碑。
在他的通信数学模型中,清楚地提出信息的度量问题,他把哈特利的公式扩大到概率pi不同的情况,得到了著名的计算信息熵H的公式:H=∑-pi log pi。今天在计算机和通信中广泛使用的字节(Byte)、KB、MB、GB等词都是从比特演化而来。
4、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是美国科学家,他是20世纪科学界的一位奇特的通才,在众多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世代.。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研究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广大领域,并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1976年西蒙和纽厄尔给“物理符号系统” 下了定义,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说”PSSH(Physical Symbol System Hypothesis),成为人工智能中影响最大的符号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而这一学说则鼓励着人们对人工智能进行伟大的探索。
5、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1890.3.11~1974.6.26)
范内瓦·布什是模拟计算机的开创者,信息论之父香农是他的学生,1945年他发表的论文《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中提出了微缩摄影技术和麦克斯储存器(memex)的概念,开创了数字计算机和搜索引擎时代。
在这篇论文里,范内瓦提出的诸多理论预测了二战后到现在几十年计算机的发展,许多后来的计算机领域先驱们都是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后来的鼠标,超文本等计算机技术的创造都是基于这篇具有理论时代意义的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冯·诺依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伦·麦席森·图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内瓦·布什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