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全诗


全诗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首古绝句。从该诗中看,“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且也指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道路。扩展资料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之第一回中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写下的一首诗。小说中说,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从头到尾抄诗录下来后,因空生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并将《石头记》改为了《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了此诗。

在用词上,以“满纸”对“一把”,“荒唐言”对“辛酸泪”,“都云”对“谁解”,“作者痴”对“其中味”,几乎字字对仗,句句对仗,而且对的又全是口语,流转自然,脱口而出。而此绝句整首也一下子在字意上呈现出双峰对峙,各不相让的诗语奇观。一边是“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一边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一边是读者,是庸俗的看客;一边是作者,是有着深刻体验和独立精神世界的倾诉者。然而此诗看似是对比文学的两极,即读者与作者,不知言和知音(作者与自己进行着精神对话,因而他是自己的知音),而实际却又全是抒写作者自己。

意思是: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着我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

全诗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满纸荒唐言》。

原诗

《满纸荒唐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满纸荒唐言》写于《红楼梦》开篇。在《红楼梦》的缘起中,作者假托这部份的底稿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这首绝句。所以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该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赏析

“荒唐言”不限于说《红楼梦》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

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等,也都带有“假语存焉”的性质,也就是所谓“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于清代作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原文:《五言绝句》

清代: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解释:曹雪芹在写这本书时很辛苦,全书描写了当时社会家族的腐朽、残酷、最终走向灭亡,但人们都不了解,把这本书说成是乱写甚至是反书、禁书。所以作者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扩展资料

一、五言绝句创作过程:

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从头到尾抄诗录下来后,并将《石头记》改为了《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该诗。

二、分析:

《红楼梦》一书写的导言,意在引导读者,能够尽量地去理解这“荒唐言”中的“辛酸泪”,以及“作者痴”里的“其中味”,当然,这也正是曹雪芹写此书的个人最大感慨。

如果你把这首诗和第一回中另一首诗联系起来读,意义和联想会更加丰富一些,“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红楼梦》

百度百科——满纸荒唐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94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