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的叛乱起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结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历经康、雍、乾三朝,历时将近70年。
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的第六个儿子,他杀死兄长袭为台吉,接着出兵擒获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攻克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在沙俄的唆使下,噶尔丹率军进攻喀尔喀蒙古,发动了一场旨在分裂祖国的叛乱。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康熙帝决定御驾亲征,并下令分兵两路出击:左路军出古北口(今河北省溧平县南),右路军出喜峰口(今河北省宽城县西南),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在乌珠穆沁地区消灭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二月,由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康熙帝再次下诏亲征。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噶尔丹服毒自尽。至此,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争宣告结束,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
康熙帝死后,雍正帝继续坚持平定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的斗争。雍正五年(1727年)冬, 准噶尔的统治者、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在沙俄的支持下,噶 尔丹策零继续进行叛乱活动。雍正十年八月,清军以精骑3万夜袭敌营,准噶尔军溃逃,清 军乘胜追击,噶尔丹策零被迫投降。
乾隆十年( 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发生内乱,达瓦齐夺得汗位。乾隆二 十二年春,乾隆帝派军从巴里坤等地分路进击,大败叛军,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叛军头目 阿睦尔撒纳逃往沙俄后不久病死。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战争,至此宣告胜利。
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战争,历时将近70多年,最终取得胜利,这次战争不仅维护、 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而且也挫败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
准噶尔部是中国厄鲁特蒙古族的一支。明末清初,准噶尔部贵族兼并了厄鲁特蒙古各部,逐步控制了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吹河、塔拉斯河的中国西部边疆地区,建立了准噶尔贵族的封建统治。 准噶尔贵族统治厄鲁特蒙古各部后,与清政府仍保持着地方与中央的隶属关系。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僧格等,每两年都要向清政府遣使「朝贡」。清政府也赐予大量财物给准噶尔,并经常遣使通报情况。 但是,在准噶尔贵族内部,也有一部分人坚持分裂主义立场。1670年僧格死后,他的异母弟噶尔丹杀害了他的子嗣,夺得了准噶尔的统治权。噶尔丹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和卖国贼,在他自任为准噶尔汗以后,1677年用计袭杀了和清政府关系最密切的厄鲁特「丘尔干」(蒙语,即盟会)首领车臣汗鄂齐尔图,强占了河套和硕特部,并在该部强征兵丁,准备侵犯青海地区。1678年,噶尔丹出兵南疆,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把广大维吾尔族人民置于其统治之下。 噶尔丹取得准噶尔的统治权后,一反其父兄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主权的立场,而逐渐走上与沙俄相勾结的道路。 噶尔丹在沙俄的挑唆和指使下,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东方,把矛头指向喀尔喀蒙古地区。1688年,正当蒙古族人民英勇抗击戈洛文率领的沙俄侵略军,打得俄军丢盔卸甲、抱头鼠窜之时,噶尔丹竟丧心病狂地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从背后向喀尔喀蒙古军民施放暗箭,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1690年6月,噶尔丹以为有俄国的支持,有恃无恐,以追击喀尔喀为名,又向漠南喀尔喀蒙古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他还公然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分裂主义要求,妄图把中国北部置于他的农奴制统治之下。 清政府为了保卫边疆的安宁,反抗沙俄的侵略,对准噶尔部封建主噶尔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清政府在外交上与沙俄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作了一系列准备。康熙帝认为,若听任噶尔丹荼毒塞外,将势成毒痈。要使边境得以安定,国家得以长治久安,不能贪图一时苟安之计,而必须顺其民心,消灭噶尔丹叛乱分子,才能保障国内安定。因此,康熙帝决计亲征。 1696年2月,康熙帝发兵10万,分三路大举出击.昭莫多一战,基本上歼灭了噶尔丹的叛军力量,清军取得平叛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消除了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加强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统一。平叛之后,废除了准噶尔游牧封建贵族所实行的农奴制统治,促进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胜利,对侵略成性的沙俄也是一个沉重打击,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