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闻名全国的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大败于大渡河。无奈之下,石达开为了挽救部下的生命,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投降。
众所周知,石达开在清末是个勇者,即使自杀,也绝不会向敌人求饶。那么石达开为什么要向敌人投降呢?原来是四川巡抚罗和谋士刘荣答应石达开,如果愿意投降,就赦免石达开麾下的六千将士。
于是,石达开“舍命整军”,带着三个亲信,向清军投降。石达开知道,他自起兵以来,曾多次击败清军,杀清政府官员多达三人,曾被曾国藩、左等人称为太平天国最厉害的将领。显然,恶毒的清朝统治者是绝不会让石达开幸福地死去的。他面对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农历新年那年的折磨。
每个人都会死,但死亡分为舒服的死、痛苦的死、快死和慢死。显然,过了年的刑罚是最痛苦的,也是最慢的刑法。面对如此悲惨的命运,还不如去死。但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总能坦然面对淋漓的鲜血。石达开知道,如果他随随便便地死去,他和他的6000人将面临多么悲惨的命运。这就是他忍辱负重,接受清军投降的原因。
起初清军释放太平军士兵4000余人,送回四川。在确认部下安全后,石达开带着5岁的儿子和3名将军来到敌营投降。谁知清军奸诈,屠戮太平军余部。当然,在清军监狱里的石达开并不知道。
在法庭上,罗得意洋洋地质问石达开:“你要投降吗?”石达开凛然答道:
“我是来求死,求活命的士卒。酒泉应是大众给的。”
当时四川省特使刘荣在会审中描述石达开的情况时说:“萧杰怒容满面,但言语不卑不亢,不谄媚奉承”。没有一句求饶的话,我不肯放弃。
石达开的勇敢无畏,连敌人都被他折服了。学者黄彭年感慨地说:
“此贼举止稳重,语言好,不卑不亢,和谐有力。如果我就这样死了,我效忠大清,我卷进史传,岂不是光荣几千年?这样的人不是臣子所用,而是贼。谁有罪?”
刑场上,石达开带着两个下属忍受了一年的刑罚。剧烈的疼痛中,他的部下曾士和忍不住痛得叫了出来。但是石达开骂了:
“一个人死了,为什么不忍心多花一会儿?”
听了石王的话,曾氏和咬紧牙关,不再喊叫。之后石达开被碎尸万段,但直到去世,石达开一直保持沉默。他的勇气和精神让在场的清军将士无不为之折服。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一直认为,石达开的投降并没有赢得部下的生存,是毫无意义的牺牲。然而,据《全志功夫志·越西殿》:
其余的倪和谢总等4000多人被撤职。两千多名老贼被安置在大树堡的禹王宫里,汤有庚连夜派一营人去轰炸,把他们全部粉碎。没有一个小偷活下来。”
也就是说,石达开虽然没能把手下全部救出来,但至少有4000人活了下来。根据1963年出版的《四川彝族近现代史调查资料选编》,直到近代,在四川大渡河沿岸的石棉、甘洛、岳西、金口河、峨边等地,还有数以千计的太平军士兵后裔。
这些人都从事农耕,很多人说的语言还带有石埠太平军战斗过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特点。据太平军后代说,他们的祖先都是石达开的部下,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石达开舍命救了他们。
按照东方人的观点,投降是军人的耻辱。但在我看来,石达开的自首并不可耻。本来石达开可以投河自尽,死而无憾,是豪迈的,不是屈辱的。但6000名士兵不得不跟随“壮烈牺牲”。是自杀更难更伟大还是战死沙场更难更伟大,还是舍身为三军,救死扶伤更可敬?答案或许不言自明。四川留下的几千太平军后代,可能就是这个奇人侠义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