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河发源地

方飞2023-02-06  19

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境内。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中国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伊河,古名鸾水,源于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蔓渠山或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地理志》日:“出熊耳山”。20世纪50年代后,地质工作者多次考察勘探,闷顿岭的山体结构及地质特点,均属伏牛山系,故所谓“出熊耳山”之说有误。伊河沿伏牛山北麓与熊耳山南麓之间,西东流向。由源头至潭头乡汤营村出境入嵩县,经伊川、龙门、偃师,在顾县镇杨村汇入洛河(洛始称伊洛河,而后入黄河),全长264.88公里,总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伊河水流入伊洛河。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河道上下形态各异,从源头到庙底,弯曲多,落差大。从庙底至庙子,由西向东流向,形成40公里长的宽谷地带,至庙子两河口,出现直角转折,改为由南向北流向,至潭头古城,形成长50公里的峡谷地带,两岸山坡陡峻,河槽狭窄,迁回曲折,水势湍急,有多级跌水出现。过古城后,又直角转折为由西向东流向,水势平缓,形成潭头宽谷盆地。

伊河及其干流洛河,是洛阳地区的重要河流,不仅使流域内的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被称为伊洛文化。

伊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流经栾川、嵩县、伊川、洛龙区、偃师等城市,全长264.88公里,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伊河也是伊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程度可以和古埃及的两河流域文明相媲美。

伊河特色

1.漩涡多

伊河流经的地域,动和静相互结合,曲曲折折,河水中有许多漩涡,颇为壮观,船夫需要很好的技巧才可以重重突破,感受和大自然斗争,突击的快乐,十分有趣。

2.风景好

伊河两侧的岸边景色清秀美丽,两岸的树木亲切可及,颇具古朴气息。静谧幽深的森林在其间缠绕着,郁郁葱葱,前来的游客都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奇特风景,纯净而秀丽。

3.特色多

伊河作为景区而存在,景区里设置有水上的餐厅,蔬果大棚供游客采摘,富有情调和浪漫气息的帐篷等,特色众多,充分真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的深深魅力。

4.落差巧

伊河的河道落差都很大,特色各异,但是只有惊吓却没有危险,惊险刺激。

5.人文浓

伊河的古老传说甚多,文化气息浓重,底蕴内涵深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68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