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现代.马一浮 译析:石宏博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译:
时空流转,不知经历了多少世轮转,江山已然有了一些变化,但这旷怡亭尚且还在这里。
登临这里的都是旷达开朗之士,中华神州几经丧乱,还是有一些经典遗留下来。
我已经见识到了这个乾坤是如此的广大,可我还是怜惜这世间的草木青青,生机盎然,风华正茂。
长空呵,给仰望天空的人送来了鸟飞过的痕迹,这痕迹若有若无,其实很难观察到,只给称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留下了似有似无的,像是幻象的情景。
注:
马一浮:现代,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析: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万古江山知何处,天地之根应晓义。饱受苦难与战乱灾难折磨的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又遭受了别样的折磨,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现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期间贯穿的是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毕生奋斗,甚至为之牺牲的事业啊。
这首诗是一首登临之作,格局高逸,又不忘根本,是难得的一篇佳作。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出自《旷怡亭口占》。注释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
站在高处,才能俯察低处,我想这是一种胸怀和境界吧,也是一种温柔。
“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是指虽然已经了解了世界的浩瀚,但仍不放弃对细微事物的观察。
这句诗出自儒学大师马一浮的名作《旷怡亭口占》。原文的意思是明明已经了解到了世界的庞大和宇宙的浩瀚,但俯下身子仍然能对春风又绿的花草树木生出怜悯之情。也就是说明明懂得了很多道理得到了很多东西,但仍然对细小的事物有细致的观察。
一、首先来看作者,马一浮
当代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不仅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和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他更是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资本论的中国第一人。其本人对于佛学儒家思想以及古代和现代哲学都有极其深厚的造诣。曾经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前往北大执教多年。建国以后分别担任浙江文史博物馆馆长和中国文史博物馆的副馆长。也是新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有“新世三杰”之称。大概也只有将全身心都浸淫在儒家思想里数十年如一日的大师才能写出如此富含哲理的句子吧。
二、其中的引申意思
“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说的是明明已经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到了世界的庞大和浩翰,但仍然没有放弃对渺小事物的追求和怜爱之心。这是一种境界,也昭示了一种人性之美。有很多人在物质上一旦达到了较大的满足或深处较高的位置,便会对细小的事物不屑一顾。但是也有很多人,虽然见惯了大事,但仍对自然界或者一些细小的事物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超脱不了自然界的束缚。所以这句话也饱含了对自然和人性的赞美的哲学观点。
从儒家哲学的角度出发看待这句话,可以从中读出教育我们不要忘本的理念。应该以谦和恭谨的方式来处世。不要以为自己本事很大就格外的了不起,可以不将一切小事物放在眼中。要知道世界的本质就是由无数个细小的事物构成,这是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的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