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月,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并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
问题二:黄埔军校的历任校长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蒋介石委员长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关麟征中将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张耀明中将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罗友伦“中将”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谢肇齐“中将”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徐汝诚“中将”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艾“中将”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张立夫“中将”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林初耀“中将”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秦祖熙“中将”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言百谦“中将”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许历农“中将”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朱致远“中将”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卢光义“中将”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黄幸强“中将”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黄耀羽“中将”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汤元普“中将”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胡家麒“中将”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杨德智“中将”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马登鹤“中将”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童兆阳“中将”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丁渝洲“中将”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张岳衡“中将”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杨国强“中将”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王根林“中将”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贾辅义“中将”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陈良沛“少将”(降为少将缺)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全子瑞“少将”
问题三:黄埔军校的创立者是谁?校长是谁?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 *** 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首任校长:蒋介石
问题四: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谁 蒋介石为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并兼粤军参谋长, 而孙中山则出任校总理
问题五:第一任黄浦军校校长是谁 首任校长蒋中正(蒋介石)【任期】民国13年5月至36年10月【籍贯】浙江省奉化县
问题六:广州黄埔军校现任校长是谁 黄埔军校现在就没有所谓校长一职,黄埔军校已经作为一个景点,何来校长一说。
问题七:蒋介石为什么能当上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与黄埔军校
蒋介石为何能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刘翠英认为,蒋对孙“表现得很忠诚,又学过军事,有一定才能,当时只有30出头,可说年轻有为,因此就得到孙中山的充分信任。”虞宝棠指出,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造成了这一历史的必然”。首先是 *** 内缺乏军事人才,其次是蒋介石“毛遂自荐”,要求出使苏俄,从而促使孙中山做出了这一决定。丘挺、郭晓春则指出:“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又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对蒋介石的黄埔治军思想与实践,学者也进行了探讨。季云飞指出:“蒋介石此时期治军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治军思想,兼容苏俄红军的治军原则”,其主要体现在“分别编制,勤以训练,厚以教养,严以军纪,指导之以主义及政治观念”五个方面。韩胜朝认为,蒋介石的治军思想“从客观效果上讲,对军校及军中良好作风的形成,对军队政治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他又利用他的特殊职位极力推行曾国藩、胡林翼那套封建主义、旧式军阀思想与方法”。
问题八:中华民国三十六年黄埔军校校长是谁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名誉校长是蒋介石先生。实际的是关麟征将军。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1924年-1947年),1947年改任名誉校长。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1947年-1949年10月),关校长曾任52军军长、九集团军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军衔中将。出身黄埔军校一期。已病逝于香港。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1948年10月-1949年12月),地址四川成都。张校长出身黄埔军校一期、高教班9期。曾任52军军长,38军长,首都卫戍总司令。军衔中将。1972年10月病逝于台 *** 中市。
问题九:黄浦军校最早的校长是谁?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 *** 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 *** 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蒋介石为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并兼粤军参谋长, 而孙中山则出任校总理,第二任是关麟徵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蒋介石委员长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关麟征中将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张耀明中将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罗友伦“中将”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谢肇齐“中将”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徐汝诚“中将”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艾叆“中将”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张立夫“中将”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林初耀“中将”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秦祖熙“中将”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言百谦“中将”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许历农“中将”
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朱致远“中将”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卢光义“中将”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黄幸强“中将”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黄耀羽“中将”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汤元普“中将”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胡家麒“中将”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杨德智“中将”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马登鹤“中将”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童兆阳“中将”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丁渝洲“中将”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张岳衡“中将”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杨国强“中将”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王根林“中将”
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贾辅义“中将”
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陈良沛“少将”(降为少将缺)
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全子瑞“少将”
黄埔军校的誓词:
一期: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实行三民主义。无间始终死生。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牺牲。努力人类平等。不计成败利钝。
二期:谨遵校训,亲爱精诚。服从党纲,五权三民。履行遗嘱,国民革命。继承先烈,奋斗牺牲。发扬光大,赴义蹈仁。言出身随,誓底功成。
三期: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亲爱精诚之校训,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以后,更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谨誓。
黄埔军校军人介绍:
1、周恩来共和国36位军事家(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2、孙中山孙文,南粤先贤,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1866~1925)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3、陈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01~1972)
陈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4、叶剑英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军事家(1897~1986)
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后,曾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南昌起义做了重要工作。
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为蒋介石。
总共有二十八任。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1924年-1947年),1947年改任名誉校长。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1947年-1949年10月),关校长曾任52军军长、九集团军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军衔中将。出身黄埔军校一期。已病逝于香港。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1948年10月-1949年12月),地址四川成都。张校长出身黄埔军校一期、高教班9期。曾任52军军长,38军长,首都卫戍总司令。军衔中将。1972年10月病逝于台湾台中市。
第四任-罗友伦将军(1950年10月-1954年9月),地址台湾凤山。乃1950年国民政府迁台后重建陆军官校,为复校第一任校长。
第五任-谢肇齐将军(1954年9月-1957年4月),籍贯福建武平,为该校第六期毕业。谢校长出身军校,乃罗友伦任内的教育长。军衔少将。期满即退役。由于当时外岛战事频仍,军校校长成了冷门。因当时陈诚掌军政大权,把军校地位下降所造成。
第六任-徐汝诚将军(1957年4月-1961年12月),籍贯浙江余姚,为该校第六期毕业。徐校长出身军校六期,后留学德国学陆军,军衔中将。曾任胡宗南部下的军长、师长。由于在任期间台湾形势正处在金门发生“八-二三”炮战,胡链的旗下则论功行赏,而徐氏卸任由于成绩平常,情绪低落,被调陆军总部任参谋长,郁郁不伸,即退役下来。
第七任-艾_将军(1961年12月-1965年3月),籍贯湖北武昌,为该校第四期毕业。艾校长出身黄埔军校四期、陆军大学九期,军衔中将。
第八任-张立夫将军(1965年3月-1970年4月),张立夫恢复黄埔革命传精神之目标,以铁的纪律、爱的教育,以期德智体兼备,文武双全术德兼修。
第九任-林初耀将军(1970年4月-1973年4月),籍贯广东兴宁,林校长出身兵科专校不是黄埔。军衔少将。在军校三年很少建树。由于出身问题受到岐视,乃历任校长中官运最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遇到蒋经国正要安排自己班底,进入权力系统。老人要退伍乃潮流使然,卸任后即退役了。
第十任-秦祖熙将军(1973年4月-1976年4月),籍贯湖北黄冈。秦校长出身军校十四期,军衔中将。德国留学回国,随蒋介石身边任至中将侍卫长。
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1976年4月-1977年12月),籍贯浙江新昌,言校长出身军校16期,由特战队司令调任校长,军衔中将。莅任后即反秦祖熙开放作风,采取高压,把学生当兵来带,有“军校之祸”之称,干了一年半即调任第十军团司令。
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1977年12月-1979年12月),籍贯安徽贵池,许校长出身军校16期,由王升引荐从政战学校校长调任,军衔中将。作风认真苦干,为蒋经国所垂青,期满卸任调金门防卫司令,不久升总政主任。
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1979年12月-1980年7月),籍贯安徽阜阳,朱校长出身军校16期,军衔中将,亦由政战学校校长调任斯职。期满调军团司令,随又升陆军副总司令。为人重知识,对学生关怀是他的特点。
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1981年7月-1983年7月),籍贯湖南益阳,卢校长出身军校22期,中将军衔,由军长调斯职。为人性情暴戾,卸任后调八军团司令。江南案后调军事情报局长。
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1983年7月—1985年7月),籍贯湖南安乡,出身军校22期,军衔中将,由军长调斯职。为人谦尊有礼。卸任后调八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现升上将陆军总司令。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1985年7月-1986年7月),籍贯广东合浦,出身军校22期,由军长调新职。任职期间依黄幸强之规办事。卸任调国家安全局副局长,为宋心濂副手,将为宋的继任者。
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1986年7月-1989年6月),籍贯江苏邳县,出身军校28期。出任前为新竹军军长。汤校长未期满即他调,何职未定。接任者迄今未发表。据估计陆军中将以下人事会有大调动,郝柏村对人事安排是十分慎重,有计划的控制。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1989年7月-1991年6月),籍贯江苏淮阴,为该校第30期毕业。
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1991年7月-1993年9月),籍贯福建林森县,为该校第33期毕业。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1993年9月-1996年7月),籍贯沈阳市,为该校第29期毕业。
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1996年7月-1997年7月),籍贯浙江兰溪,黄埔军校第34期毕业,美国密苏里大学数学研究所毕业,犹他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研究所硕士。
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1997年7月-1998年1月),籍贯山东日照,为该校第35期毕业。丁渝洲随後担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局长。
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1998年1月-2002年2月),籍贯辽宁辽阳,为该校第34期毕业。
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2002年2月-2005年6月),籍贯河南新野,为该校第41期毕业。
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2005年7月-),籍贯河南新野,为该校第41期毕业。
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贾辅义“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陈良沛“少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降为少将缺)
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全子瑞“少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扩展资料:
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