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语迟,敏于行而不讷于言。”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
这句话的意思是:尊贵的人往往在最后才开口发言,这样的人对在行动上很敏捷,在语言上却显得很笨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论语
释义是小孩说话晚,所以家长会经常得到这样的安慰话;亦指人不善言谈。和厚道没有关系。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学而》。
原文: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
译文:尊贵的人往往在最后才开口发言,这样的人对在行动上很敏捷,在语言上却显得很笨拙。
相关资料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今天在专业安全学习后,专业主管给我们总结发言,气氛比较轻松,因为和专业主管私人关系比较近,所以我也说了几句,还运用刚学的心理学知识给大家讲一切都是关系的问题。
一下班我忽然意识到我该打手心,在无意中又乱说话,不该自己乱说一通,那不是我应该说话的场合,真是不妥。
贵人语迟,出自孔子的《论语》树高蝉声细,山高语音低。水深流去远,贵人话语迟。意思是树越高,禅的叫声越细,山越高,说话声音越低。河水越深流的就越远,越德高望重的人说话越慢。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发言勇跃,我们积极追求思辨敏锐,我们常常认为说话快者是聪明的人。所以长大后我们常常误以为在争辩中语速快的人是强者。并且我性格外向,所以总有一个坏可惯,脑子里一有想法,就想马上分享,不太考虑场合。
贵人语迟,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尤其是在比较有争论的场景中,凡贵人者,常常不信口开河,不说东道西,只是在该说的时候才慢慢道出关键的东西。而我今天又一次傻傻地自己说了那么多,自以为很好,其实是很不恰当的行为,虽然没有人指责,但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了。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贵人语迟,就是所谓贵人,他之所以不着急表达,是因为他的内心不需要通过外显而获得别人的赞同,他也有足够的涵养能控制自己不去争言。同时,如果需要说话,他也只是表达一种态度,支持和帮助需要的人或事。
贵人语迟者是有一个强大内心的人,又有很好的自律,还能考虑大家的感受。所以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是骨子里还有想显摆的意念。
认识到了,我就要去改正,我知道对于天性简单又不太会统筹安排的性格有点难,但凡事只要有目标就ok,以后要克制自己脱l口而的冲动,沉淀自己的内心,不要自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知识就有点了不起。并且坚持每天检查和纠正,一定可以得到改进。
是啊,人用三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学着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