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妻子是谁

虾夷族2023-02-06  60

高孝贞。《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在作品介绍可知,诗歌中妻子是高孝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做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

在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闻一多将爱国运动的始末书写出来,用他的文字和演讲怒斥政府对学生爱国运动的镇压。7月11日,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追悼大会上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在后来揭露出暗杀真相。他在演讲之后遭到特务暗杀,在建国前夕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我们多半是从课本上《死水》 《红烛》等诗文了解到的闻一多,彼时,闻一多在我眼中的形象仍是一个爱国诗人,我们受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受到《七子之歌》中浓浓思乡之情的感染,将他定义为伟大的诗人。

闻一多更大的贡献来自他的政治主张、革命抱负,他将自身对革命事业的追求融入笔端,以笔作刀,将革命理想与自身对国家的热忱、对信仰的热衷、对同胞的热切期盼结合起来,在纸上揭开政府用以遮掩恶行的面具,敲响旧社会的丧钟。

除了政治生活,在这本书中我们还能看到闻一多是怎么从良好的家庭生活、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中汲取力量的。 闻一多写过不少充满浓浓爱意激情的诗句,例如在《风波》一诗中,闻一多描写“烧的这样狂”的爱情使人惊喜,又因怕把她失去而“放声大哭”;又如,在《幻中的邂逅》一诗中,他把爱情描写成为“仿佛一簇白云,濛濛漠漠,拥一只素氅朱冠的仙鹤”,“在月光里浸着”的“娉婷的模样”,把他扰得“辗转空床,通夜无睡”。闻一多在散文中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女性的歌颂,他说“女性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眼里宇宙间最高洁最醇美的东西便是女性”。

实际上,他的爱情没有诗句中写的那样轰轰烈烈、跌宕起伏,正相反,他的爱情生活与他的政治生活相比,着实过于平淡了。他与妻子并非自由恋爱,而是包办婚姻。妻子高孝贞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和闻家还是远房姨表亲,两家门当户对,结下了娃娃亲。闻一多对父母包办婚姻的行为进行了一系列无可奈何的消极抵抗,并且写道“死!你要来就快来,快来断送了这无边的痛苦”。但他没有因为这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就离婚,而是对妻子非常关心尊重,高孝贞本身的能力也尤为出众,于是闻一多恳求父母送高孝贞进入武昌女子职业学校,并在赴美后,继续关心妻子的学习情况,写家信时从精神上鼓励妻子要有志气,努力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本事的人。

后来闻一多在国外写的“爱人啊!将我作经线,你作纬线,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等诗句,无一不饱含他缠绵悱恻的对妻子的深情思念。直到闻一多回国,二人也是聚少离多,高孝贞勤勤恳恳为他打点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务,二人的感情在平淡的生活中持续升温,其间虽有长女立瑛去世等变故,却让他们的小家庭愈发成为闻一多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闻名笔下,她的父亲闻一多是极具温情的。她很多时候是从母亲口中了解到的她的父亲闻一多,在闻一多牺牲后,高孝贞带领孩子们偷偷地逃到了解放区,千辛万苦将儿女培育成才。闻名将母亲还有父亲的事迹口述下来整理成书,让世人更好地了解她的父亲和母亲,从不同侧面认识革命烈士。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1912年,13岁的闻一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那里读了十年书。

当时,闻一多考取清华后,他的一个远房姨父认为这孩子以后有出息,便主动提出要将女儿嫁给他。亲上加亲,又是门当户对,闻一多的父母欣然同意,便为闻一多订下了这门亲事。

这位远房表妹名叫高孝贞,是家里的独生女,比闻一多小4岁。高孝贞的父亲思想开明,不让女儿缠小脚,让她和男孩一块玩和读书,因此高孝贞性格比较活泼开放。

来到大学后的闻一多努力埋头学习,并积极从事校内的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对包办婚姻一事并无多大考虑。直到大学快毕业了,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那时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公费去美国留学五年。

闻一多想去美国,可是他的父母怕他一旦出国,就拴不住了。即便到时候回来了,年纪也大了。让高孝贞在闺中等四五年,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父母多次写信,催闻一多回去结婚。闻一多虽据理力争,极不情愿,但无济于事。

最终,孝顺的闻一多听从了父母的安排。1922年,他回到故乡极不情愿地娶了远房表妹高孝贞。婚前他向父亲提出几点要求:不祭祖、不行跪拜礼、不闹洞房以及婚后让高孝贞入学读书。

虽然父亲觉得这三点要求不合规矩,但总好过儿子不答应这门亲事。新婚当天,闻一多一大早起来便钻进书房看书。家里人硬是生拉硬拽才给他理了发,洗了澡,换了衣服,但一转眼他又不见了。

当迎新的花轿抬着新娘回来时,却到处找不到新郎,原来闻一多又钻到书房看书了,大家急急忙忙的把他推到前厅举行了婚礼。丈夫态度如此不好,可想而知高孝贞的心里也很不好受,不过好在她拥有贤良淑德的好品行。换做贞烈的女子,两人恐怕早就告吹了,也就不会有这样一对伉俪。

尽管闻一多对这段包办婚姻不满,但对妻子还是比较负责的。新婚过后,高孝贞按习俗回娘家。闻一多回校途经武昌时,专门写信给父母,要求让他们早点将妻子送进学校读书。父亲履行了这一诺言,同年夏天,闻一多去了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攻读美术。

在美国,闻一多继续关心妻子的学习情况。他常常写信询问和叮嘱,并从精神上鼓励妻子要有志气,努力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本事的人。有了丈夫的鼓励,高孝贞也很争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原本,高孝贞也是被封建礼教压榨的对象。她充分认识到了丈夫顶着很大压力让她学习的原因,对丈夫也更加崇敬和爱戴。通过学习并且学成归来后,高孝贞犹如脱胎换骨般从闻一多的生活伴侣,逐渐发展成为了闻一多事业上的有力支持者。当然,两人学成归来有了共同的志向,爱情也就悄然而至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31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