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
1、黄豆 2、盐卤水 3、榨汁机 4、纱布做好的口袋
步骤:
1、冷水泡黄豆,基本需要一晚上,想要加速的,可以用粉碎机,将完整的黄豆打碎成两半。泡黄豆直到黄豆可以用手掐的动。
泡大豆
2、用榨汁机把黄豆打成糊装,放到一个比较大容器。
3、开水倒入打好的黄豆糊中,搅拌成豆浆。
4、把豆浆倒入纱布做好的口袋里揉,把豆渣滤出来,剩下的豆浆放到锅里煮,沸腾后继续煮十几分钟。
5、用勺子装着盐卤水,在锅里匀速搅拌,直到豆浆和浆水分离开,如果想要口感嫩一些的,可以点豆腐到结成小块的豆腐脑。
盐卤水
豆腐脑和浆水
6、把多余的浆水倒掉,剩下的豆腐脑倒入一个固定的容易,用纱布包住,开始压豆腐,吧豆腐压实即可。
压豆腐
豆腐成品
卤水点豆腐一般都会有很多气孔,而且颜色发黄,吃起来有点甜。放到冰箱里冻一晚,第二天非常适合煮火锅。
1、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钾,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可以用于点豆腐。使用卤水做出的豆腐相对其他凝固剂来说较安全无毒。卤水豆腐的常见做法有“炸豆腐”,“煎豆腐”等等。
2、石膏。
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也能时蛋白质凝固变性。石膏点出的豆腐表面光滑,含水量多,俗称“嫩豆腐”。日常中常见的菜肴有“麻婆豆腐”,“小葱拌豆腐”等。
3、葡萄糖酸内酯。
是一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的添加剂,使用葡萄糖酸内酯做出的豆腐更加嫩滑,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上常见的内脂豆腐就是使用这种添加剂制成的。
注意:
传统上,北豆腐使用卤水(盐卤加水得到的液体)来点,也称为卤水豆腐或硬豆腐。卤水中的阳离子主要是钙和镁,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和硫酸根。钙和镁都能使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较为牢固的链接,而且它们的溶解度较高,可以让“网络”的节点更为密集,形成的豆腐就更为硬和粗糙。
南豆腐又称为“石膏豆腐”,是用石膏作为凝固剂。石膏是硫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形成的“网络”节点相对于北豆腐要稀疏一些,得到的豆腐也就更为细嫩。
豆腐是这么制作的,把黄豆浸在水里,成泡胀变软后,用磨机加工成生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只有借助卤水才能使豆蛋白质团粒聚集在一起形成豆腐脑。
将豆腐脑放到透水纱布挤压出水分,然后将包袱放到木质磨具里挤压一段时间这就形成了豆腐。卤水有盐水卤、石膏卤等。
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这样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但要想更好地发挥豆腐的营养价值,还需要注意做好搭配。
豆腐制作的反应原理: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即胶体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卤水点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