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

valextra2023-02-06  32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河流、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造成水体中藻类和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并导致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下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的总体效应。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迅速繁殖的大量藻类浮出水面。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冒出大量气泡,成团的藻类酷似花朵。在湖泊、水库等水流相对缓慢的水体中,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或“水花”。在海湾中,这种现象称为“赤潮”。它是水体恶化的结果。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条件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体生物的繁衍能力与水体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水体中的营养元素约为20~30种,其中C、N、P是水生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藻体中C∶N∶P的原子比为106∶16∶1。藻类生长所需的碳主要来自大气,同时蓝藻等藻类还具有固定大气氮而增加水体中氮的作用,故水体中的N、P,特别是P就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水中N、P均有无机和有机两种形态,其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是无机态的N和P。目前,一般认为当水体中的总P浓度大于0.02mg/L、总N大于0.2mg/L时,即可视为水体已经富营养化。

水体中N、P营养丰富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基础,但能否形成“水华”或“赤潮”,还取决于水的pH、水温等环境条件和水体水域的面积、形状、深度、水体的流动性等水文条件。在N、P等营养物质充足、水质具弱碱性、水体流动缓慢、透明度高的浅水湖泊和水库中,易造成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当含有溶解性有机物的海水进入海湾,且在光照强烈、水温高、海水相对滞留时,易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进而形成“赤潮”。

(三)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途径

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据金相灿等(1992,1999)对国内25个湖泊的调查统计,几乎所有湖泊中总氮的含量均超过了富营养化指标,92%的湖泊中总磷量超标,高出标准10倍或10倍以上。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途径是:①减少N、P等营养物质向水体的输入。我国目前湖泊、水库等的污染源主要有点源污染(工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土壤侵蚀、农田径流等)两种类型。对各种废水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同时加强对农用土地的科学使用和管理,减少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进入湖泊、水库、沼泽等水体的N、P物质的数量。②向水体中注气或投加降磷的化学絮凝剂,降低水中溶解态的磷和改善水中氧的平衡。同时,对水体中含磷较高的底泥和沉积物进行清理,以免在厌氧条件下,已经沉淀的无机或有机磷再次释放到水中。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扩展资料

水体富营养化预防:

1、流域污染源控制

目的是减少湖泊和水库营养负荷的输入量,主要通过截污工程、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等来实现。对于上游未受到污染和轻度污染的水体,预防的思想非常重要,控制污染源也是可以实现的。

对于已经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减少部分废水的排放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其富营养化现状。但从长远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就必须严格控制对水体的营养物质输入。

2、内源营养盐的消减

对于已经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可以通过清淤来降低内源营养物质含量,不过对于像滇池、太湖等大型湖泊,清淤工程过于巨大,要耗费巨资,并不是很现实。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植物净化或者良性藻类繁殖来降低湖水的营养盐浓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改善湖泊水库的水循环,加大活水流入量,改善水文条件和冲淡湖水的营养水平,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

3、水华暴发的监测预报

监测包括水华蓝藻及其毒素产生的监测,预报需要藻类生态学和气候学知识的科学综合分析。卫星遥感在湖泊藻类的监测预报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水华暴发的科学监测和准确预报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水产经营者做好应急决策,从而尽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体富营养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19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