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与北周原本都属于周王国,归柴氏统治。
1350年,西夏东侵宋朝,历经五年而失败。
1353年,因宋朝失去对南海诸侯的约束力,以雍国为首的麻逸同盟对刚刚发生公室变动(狄氏代赵)的岐国发动突然袭击,挑起南海争霸战争。岐国节节失利后,向金洲同盟的邺国与周国求援,为了遏制雍国,避免其成为南海霸主,两国应援,随后苏岛同盟也加入战争,整个争霸战争持续33年,分为三个阶段。
1357年冬,南海争霸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周简公趁二次和议之际,单独退出争霸战争,返回天竺。
1366年,执行谋士郑士奇的计略,将牢据金洲的勋旧名家转封天竺,扩其地,削其丁。欲使名家将门戮力北上,为王前驱。
1369年,三川郡、舒郡、柳川郡三郡豪强名家自将兵越界,周简公顺势北伐古尔。
1371年,古尔苏丹国主力25000人在比哈尔谷地被周简公亲自歼灭。祝捷日恰逢简公嫡孙出生,于是在比哈尔旧地置重庆郡。此嫡孙即后来之周哀公。
1373年,简公再次北伐,击破曲女城。骁将焦氏与悍臣黄氏争功,简公抚其意,各许半城。二人遂解曲女城,各得半而去,焦氏赴上游,置曲郡,黄氏至下游,建汝郡。
1376年,简公再次北伐,兵锋所指,攻无不克,古尔迭退至胭脂江(印度河)流域,各谢赫与埃米尔惊疑难守。会京师流言出,言简公欲复转封名家将门,远则胭脂江,近亦汉江(恒河)。北伐军各将门渐次动摇。
1377年,简公薨于胭脂江上。哀公继位,两府重臣力主撤军,从长计议。诏令到时,北伐军军心浮动,颇以京人为敌。有悍臣名将十余员,力举简公次子为主,是为周成公。随后返军南下,弃土七百里而讨京敌。
1379年,南北军战于象郡,南军再败,至此,南军绥宁、河西、象郡三战皆北,举国哗然。赴军前督战的哀公惊惧而死。京中重臣立其堂弟,长安郡侯柴奉己之子为主,以洛郡为陪都,改称洛都。未久,告天下称大周天王,时仅七岁,即后来之周襄王。冬十月,明发《讨贼诏》,谕天下军民,天王与贼势不两立,绝无宽宥,约战长安郡。南北军次月中决战长安郡北,前后四日,死伤枕籍。北伐军兵疲将骄,南军大获全胜。追亡逐北,连复象、河阴、河西、绥宁、乐阳五郡。南军将卓氏于乐阳擒叛将刘氏、徐氏。祭其首于王前。1388年,襄王令改乐阳郡为中兴郡。
1390年,南北军达成第一次停战协议。南周扶持曾城罗氏、贺城廉氏、交城杜氏与北周扶持的苏城高氏、恩城左氏、昌城俞氏争夺中部缓冲地带。
1391年,北周击破古尔的入侵,并夺取了胭脂江上游,置河西与河东二郡。
1394年,昌城俞氏被贺城廉氏袭灭。
1395年,苏城、恩城先后被围。北周开始扶持冀城程氏、舒城蔡氏、历城楚氏、丰城乔氏、朱城贾氏、秀城申氏与南周争夺东西两界。
1400年,南北周重燃战火。
1401年,襄王引军桂林郡,欲渡海袭冀城,截北军归路。久侯信风不至,遂筑高台乞风侯。过午,信风突至,舟船齐发。会克冀城未久,襄王欲引军与北军决战,复筑台岂胜。恰北军主周成公薨,次日讯至。襄王以为大吉。1402年,改桂林郡为吉林郡,南北周二次议和。
1405年,北周共推其首,称总资政。改王京为平都。改曲郡为商曲郡,以其居上游;改汝郡为夏汝郡,以其处下游。各郡自推资政,主资政局,决断郡事,无分文武。改东阳郡为广饶郡。
1407年,北周拓北地,置望山郡。南周改东川郡为广饶郡。
1410年南北周重燃战火,持续20余年,中央缓冲地带北周全面败退,苏城被夷平,北周以恩城独木难支,尽撤其军民。冀城重建,以罗氏守之。周襄王改洛都为洛京,以故都南邑为陪都,称南都。
1435年,南北周三次议和。东界各据其半,舒城为界。西界冀城罗氏备其地,置二支城。
1440年,北周与吴相善。古尔被完全撵出胭脂河流域,北周置河中、河南二郡。
1450年,北周置嘉德郡与山阴郡。南周降南都为南郡。
1450-1480年间,南北周交战四次,互有胜负,冀侯与舒侯逐渐掌握东西两界。古尔与北夏的联盟牵制了北周,使其无法全力南下。在此期间周襄王之子成王改革内政,南周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全面推行郡县制。并积极开拓昆仑洲。
1480-1530年间,南周多次主动北伐,北周南征只有两次,两国军事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所幸吴朝仍旧支持北周,北夏也发生巨变,西唐取而代之。南周因为北伐和应对北周南侵,拖慢了南周在西南昆仑洲的步伐,导致邺国在宗教战争中大肆扩张,后来居上。
1514年,北周使用吴朝贷款铺设了第一条实验铁路。两年后洛京到长安郡的铁路完成铺设。
1527年,冀城到北周丰郡的铁路铺设完成,这是北周自主铺设的第一条铁路。比南周的长安郡到吉林郡铁路晚了三年多。
南周主要郡城的介绍:
洛京,本称洛郡、洛都。是现在印度的金奈附近。
长安郡,是现在印度的班加罗尔附近。
定远郡,是现在印度的拉杰巴莱亚姆附近。
安西郡,是现在斯里兰卡的贾芙纳附近。
故临郡,是现在印度的卡利亥特附近。
吉林郡,本称桂林郡。是现在印度的门戈洛尔附近。
丰郡,是现在印度的果阿邦帕纳吉附近。
中兴郡,本称乐阳郡,是现在印度的戈尔哈布尔附近。
北地郡,是现在印度的孟买附近。
绥宁郡,是现在印度的马莱冈附近。
河西郡,是现在印度的艾哈迈德讷格尔附近。
河中郡,是现在印度的瓦朗加尔附近。
河东郡,是现在印度的斯里加古兰附近。
象郡,是现在印度的绍拉布尔附近。
河阴郡,是现在印度的海德拉巴附近。
河阳郡,是现在印度的默吉利伯德讷姆附近。
三川郡,是现在印度的布拉马布尔附近。
广饶郡,本称东川郡,是现在印度的加尔各答附近。
抚远郡,是现在也门的索科特拉岛哈迪布附近。
安北郡,是现在印度的南安达曼岛布莱尔附近。
镇远郡,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班达亚齐附近。
临海郡,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棉兰附近。
西郡,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丹戎巴来附近。
海西郡,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哈朗岸附近。
合郡,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北干巴鲁附近。
南郡,本称南邑,南都,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杜迈附近。
来宾郡,本称来远郡,是现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附近。
拓海郡,是现在马来西亚的槟城附近。
东郡,是现在马来西亚的关丹附近。
北周主要郡城介绍:
平都,本称王京。1405年,北周诸军将及名臣同意虚置王位以待贤者,各文武平等互待,公推一人持衡。遂改王京之称,曰平都。取平等互待之意。位于现在印度的德里附近。
山阴郡,是现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附近。
河西郡,是现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
河东郡,是现在巴基斯坦木尔坦以南,巴哈瓦尔布尔以北的两河交汇附近。
河中郡,是现在巴基斯坦苏库尔附近。
河南郡,是现在巴基斯坦卡拉奇东部,特达附近。
西郡,是现在印度的比卡内尔附近。
丰郡,是现在印度的斋浦尔附近。
象郡,是现在印度的焦特布尔附近。
南郡,是现在印度的乌代布尔附近。
河阳郡,是现在印度的博帕尔附近。
商曲郡,是现在印度的阿里格尔附近。
夏汝郡,是现在印度的坎普尔附近。
河阴郡,是现在印度的瓦拉纳西附近。
镇南郡,是现在印度的贾姆谢德布尔附近。
重庆郡,是现在印度的巴特那和比哈尔之间。
嘉德郡,是现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附近。
望山郡,是现在尼泊尔的尼泊尔根杰附近。
山阳郡,是现在印度的勒克瑙东北,卡克拉河与恒河支流之间。
广饶郡,曾称东阳郡,是现在孟加拉国达卡附近。
冀城是现在印度的巴罗达附近。
交城是现在印度的印多尔附近。
曾城是现在印度的那格浦尔以北,塞奥尼附近。
舒城是现在印度的比拉斯布尔与赖布尔之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