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允礼是怎么死的

雷声的声音2023-02-06  379

喝下毒酒死的。

第74集剧情介绍:

皇帝让甄嬛以毒酒亲手杀死果郡王。甄嬛不忍爱人死去,欲喝下毒酒,却不想毒酒被果郡王调换,口吐鲜血告诉甄嬛,她才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妻子。

甄嬛悲痛万分,来不及等到允礼咽气前告诉他自己的一对龙凤胎乃是他的骨肉。允礼惨死于甄嬛怀抱中。甄嬛赐死果郡王有功,被赐予协理六宫的大权,位同副后。

皇帝察觉甄嬛心中仍有允礼,与她日渐疏远。果郡王死后,皇帝为隐瞒真相,不准张扬。玉隐在果郡王葬礼上撞棺殉情而死。

甄嬛疑惑皇帝为何突然要杀果郡王,苏培盛找来允礼与玉隐的家信,信中结尾均是果郡王问及甄嬛安好的言词。甄嬛领悟到,这才是导致皇帝起了杀机的原因,十分憎恨皇帝。

扩展资料:

允礼人物介绍:

爱新觉罗·允礼/果郡王(李东学 饰)  配音:赵岭

果郡王不同于宫中争权夺势的皇室子弟,他庆幸自己并非帝王之身,不必将朝政琐事萦绕于身,他不求娇妻美妾如云,只盼与爱人厮守到老。

果郡王爱着甄嬛,却又不能僭越宫廷之礼。他善良、痴情、风流倜傥,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一份爱,奋不顾身地保护一份爱,说他是为爱而生也不为过。

历史上的爱新觉罗·允礼:

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1738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礼,满洲正红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

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允礼九岁以后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

于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

雍正帝临终时,命允礼辅政。乾隆即位,允礼任总理事务,主刑部事务,由于身体较弱,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办事,隔几天进宫一次即可,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照顾。

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赏识;乾隆元年因事罢双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

因允礼无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继子。因允礼彼时年幼未参与康熙晚期夺嫡之争,故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甄嬛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礼

允礼是康熙的第十七子。

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3月24日—1738年3月21日),原名爱新觉罗·胤礼,满洲正红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为纯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序齿为第十七。

允礼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赏识;乾隆元年因事罢双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因允礼无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嗣子。因允礼彼时年幼未参与康熙晚期夺嫡之争,故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人物性情

他早年纵情山水,不参与皇权之争,聪明持重。又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学,所刻书雕甚是精美。专心研究藏传佛教经书并组织翻译藏文名著,曾选编刻印《古文约选》。他一生笔耕不辍,与当时文坛、诗坛威望甚高的方苞、沈德潜等也有颇多交往。

爱新觉罗·允礼是康熙皇帝第17子,雍正的异母弟弟。允礼一生历经三朝,后人对他的评价有八个字“实心为国,尽心竭力”,可见允礼也是众多皇子中品质比较出众的一位。康熙晚年爆发九子夺嫡,允礼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没有参与到这起夺嫡之争中,因此结局还算好,最后得以善终。可能很多朋友都是通过影视剧认识的允礼,那他在历史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清圣祖晚年出现了著名的“九子夺嫡”,在这场夺嫡大战中,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笑到了最后,荣登大宝,并对其政敌进行残酷打击,尤其是这些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们,清世宗对他们的打击更是不遗余力。这没参与过夺嫡的人相比起来倒是能得一个善终,而在这些没参与夺嫡的兄弟中,允礼不仅得以善终,而且在康雍乾三朝还不断受封,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历史上的十七阿哥并没有参与康熙的“九子夺嫡”,一方面,是允礼年龄较小,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礼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备资格,同时允礼在“九子夺嫡”中也保持了中立。在世宗登基后,允礼随即朝拜新君表示支持,因而也得到了世宗的信任与赏识,在世宗继位之后就被封为果郡王,奉命管理理藩院。

在雍正朝时期,胤礼得到了世宗的信任与支持,先后管理工部和户部,并在雍正六年(1629年)被晋封为果亲王。在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后,允礼和世宗的另外一位弟弟,十六阿哥庄亲王允禄成为世宗最为信任,也是最为依仗和器重的兄弟。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去世前,允礼被世宗委以顾命重任,成为世宗的“托孤之臣”。

乾隆皇帝登基后,允礼总理事务,并且获得高宗的不断封赏和极高礼仪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允礼去世,高宗将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过继给允礼,袭承果亲王爵位。

允礼历经康雍乾三朝不断受封并且得以善终,在世宗的兄弟当中确实难得。

在世宗的遗诏中,特别提醒弘历:“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世宗临终前特意交代高宗要好好照顾果亲王,除了因为允礼在雍正朝时期的功劳,也与胤礼的身体状况不无关系。关于这一点,世宗在册封允礼为果亲王的谕旨中,便有所提及:“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尔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今承我圣祖皇考六十余年至圣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无庸似者年诸王效力于其间。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备极忠诚,恪守臣子恭顺之道。

其人为尤甚,其事为尤难,着将王晋封亲王,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世宗知道果亲王对自己没有威胁,加之身体又虚弱,所以对其异常照顾。直到自己临终前,还不忘交代儿子弘历以后要好好对待这位叔叔。

果亲王允礼在世宗在位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辅佐世宗处理各种事务,因而得到了世宗的赏识和信任,同时,世宗也需要有兄弟能够站出来分担朝政,以此来平息关于自己“残害兄弟”的负面舆论,除了怡亲王胤祥,包括果亲王允礼和庄亲王允禄,以及圣祖最小的儿子、二十四阿哥諴亲王允秘,都得到世宗的优待。

而世宗特意交代乾隆皇帝好好照顾允礼,除了是念及兄弟感情与允礼的功劳,同时也是念在允礼的身体状况并不好,需要特殊的关照,但是世宗更加知道的是,允礼在高宗继位初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允礼在雍正朝时期,特别是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成为世宗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允礼能够尽量帮助高宗稳定朝政,顺利实现帝王权力的交接与过渡。

世宗为高宗选择的顾命大臣,颇费了一番心思,而在他选择的这些“托孤之臣”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张廷玉代表了汉族士大夫阶层,是朝堂之上汉族官员的代表鄂尔泰代表着是满洲官员。这两人不仅成为辅政大臣,并且世宗留下遗命要这二人配享太庙,为的就是让他们更够更好地辅佐高宗。

而允礼和允禄成为顾命大臣,他们代表的是宗室王公的利益。雍正皇帝他们两个成为连接宗室贵族的纽带,通过他们使高宗获得更多的宗室支持,这也是允礼的重要作用。

允礼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这一点可以让世宗非常放心地将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担心其对于皇权的威胁,同样,也正是因为允礼没有子嗣,而允礼也深受世宗的器重,所以高宗为自己的叔叔尽孝,照顾自己的叔叔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孝道之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02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