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现代一般多指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7岁学诗,15岁扬名。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李杜的诗的区别
李诗的浪漫主义与杜诗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综合因素。首先,唐朝的政治、经济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李白就是生活在这个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与交融的伟人时代。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01李白和杜甫
现代一般多是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李杜二人的诗风、性格有鲜明的不同,后世对其有很多论述,形成所谓的“李杜学”。
唐朝时期文人辈出,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诗歌佳作,同时也留下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李杜现代一般多是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李杜二人的诗风、性格有鲜明的不同,后世对其有很多论述,形成所谓的“李杜学”,他们两人出生在同一个时代,而且都通过自己的诗词影响着当代以及后世的人们。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留有《李太白全集》传于世间,李白好喝酒一般作诗都是醉酒之后所作。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世著名的诗文有“三吏”、“三别”。历史记载这两位属于同一时代的伟大诗人,在天宝三载左右于洛阳遇到了诗圣杜甫,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成名多时,且长杜甫十多岁,并没有因此而小看杜甫,杜甫也没有因为李白的出名而去讨好李白,两人平辈论交在当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