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是什么意思?

护肤品过敏2023-02-05  12

人比人,比死人:人不要互相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点,老和别人比死了算了!

货比货,货得扔 :东西之间也互相有优点缺点,比较来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丢了算了!

这个是让人学会满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旦你以他人的成就来衡量自己的幸福,那么除了不幸,你别无所得。”研究显示,常常拿自己与他人成就相比较通常会衍生妒忌、自信差、以及极度失落等悲观情绪,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负面能量倍增。与此同时,有一些人喜欢拿自己的优势比他人的劣势,这种心态会让我们无意中生成一种优越感,但是这种建立在他人不幸基础上的开心也是不健康的,不易于正确地建立自我意识。总的说来,极端的比较心态会让人在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当我们拿自己与外部世界相比较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是我们脑中编辑处理过的信息,并非完整的、正确的信息。此外,也要意识到,任何评论都不免掺杂主观偏见。相对负面信息而言,人们更倾向于向外人传达自己的开心、成功。大家其实爱晒能力、晒幸福,但不一定真的有那么强大或者那么幸福。

人生的价值没有输赢可言,你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也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弱,综合地运用比较的学问可以让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这句话在现实中很流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正确的。

一个人为什么要和别人去比,其实是有它的道理的。

人为了认识自己,我是谁,我的水平怎样,我行不行,我是穷还是富等,都需要找一个参照物。比如说,年薪10万,到底是高还是低,自己一个人是不知道的,必须要拿周围的人作为参照,才知道。清华大学曾经做过这样的事,让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住一起,这样,大家都一样,就不会产生自卑心理。也有另外一种情形,为了不让城市的租赁房成为贫民窟,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把租赁房分散到商业楼盘中。当然,这些做法或想法,其出发点是好的,最后发现了另外的问题,篇幅关系,这里不讲了。

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异化。本来是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很多人到最后,他的自我价值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确定。通俗一点讲,我活得好不好,不是我自己的感觉,而是当别人认为我活得好,就觉得我活得好,别人感觉我活得不好,就感觉自己特别不行。这也就是所谓的为别人活着。有人说,中国人要面子,其实,外国人也要面子。只不过中国的儒教深入人心,让人入世太深,导致最后,人的价值,需要社会来认可,这也是中国人的“社会本位”的原因。在西方,人们更多的是讲究“个人本位”,自然,面子问题就没有中国人严重。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人比人,总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一个人和别人去比,这个“别人”十有八九是周围的熟人。比如说,盖茨,我想大家和他比,不会产生“人比人,气死人”的心理。

2. 相比较的“别人”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好,比自己强。如果比较的人比自己差,那就不存在“气死人”的问题。气死人是基于羡慕嫉妒恨。如果没有羡慕嫉妒恨,大概也不会有气死人之说。

3.产生“人比人,气死人”这种情感,一般是在心胸不够开阔,或者自己自信心不足的时候。当一个人心胸开阔,自信心十足,不会产生这种感情。

4.相比的人和自己曾经有过矛盾,或者曾经伤害过自己。当然,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知道,另一种是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这种矛盾处在潜意识中。

5.个人认知的问题。佛教唯识宗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河大地。其实,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我们想看的世界,也是我们心中的世界。关于这点,本人在头条的文章“摄影爱好与人生哲学”中,有更多的阐述。人在进行“人比人”的时候,往往很难做到客观、理性。

怎样才能做到,不会“人比人,气死人”呢?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

1.提高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要认识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有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也常说,“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这就需要客观、理性,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看问题时,要变换角度。不是有人常讲,“错位思考”。其实,错位思考或换位思考,不但是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技巧,也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法。

2.有“人比人,气死人”之说,也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说。在和别人比较时,时常想到这句话,也许能有一些帮助,能减少自己消极的心理感受。

3.提高自己的意志、信念。也就是说,人要有自信,要为自己活着。如何做到有自信,有很多方法。但最简单的办法,一是走路要抬头挺胸,二是眼睛要敢于直视别人,三是经常读点格言,四是对着镜子说,我还是不错的。这里说的,就是给自己一点自信的暗示。

4.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里提供一个简单,但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静坐。别小看静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认为,提升人格的方法之一,是冥想。心理学家,开业医生,美国现代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伦﹒霍妮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让内心的无意识冲突进入到意识层面,那样,可减少冲突给人带的影响,如果不是很严重的冲突,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冲突消除。这样,能有效减少无意识中的冲突给人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这个静坐与所谓的打坐不太一样,静坐时,可以让自己的无意识进入到意识中,不要故意排除。有时,还可让自己以第三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静坐,在中国可算是一种传统方法,从历史记载来看,很多的名人,如王阳明、朱熹、二程(程颐,程灏)都是静坐的高手,更不要说佛教徒了。

总之,“人比人,气死人”虽说是经常发生的,但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将它转化,让它成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与他相似的古代俗语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一句俗语。老人们常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很优秀但总会有一个比你更优秀人,让你可望而不可及,你很富有,但总会有一个比你更加富有的人,让你感到羞愧。一山望着那山高,彼山更比此山高,生活中喜欢攀比的人,一定会活得很累

人比人,气死人听人话,没法活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一针不补,十针难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低头拉车,抬头看路吃一堑,长一智,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人比人,比死人,这是一句老话。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一辈子无论怎么比较,都会发现有比自己更好的。虽然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可真正让你不去比较,似乎也非常难。因为,这是一种内心的召唤,是一种潜意识的未经思考而引发的情绪感受。

人生来就是求得上进和优越的。那些看起来不求上进、甘居唾弃的人,其实都只是用外在行为假象来武装自己,其内心深处,也在不停的呐喊,救救我吧,我想成为那个“好”的。就好像是植物,就算没有阳光雨露,只要是生命体,它们都顽强的想要活下去,只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没有哪个人,是真的不想去做到更好,只是他有没有被现实打击,为了保全自己某一种尊严,而放弃了外在的追求。

所以,人去比较,也算得上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不看到好的,怎么能做的更好?见人好于自己,心酸的感觉,若是羡慕、自省、自我激励,便是一种极好的心态;若是嫉妒、不满、不屑、消沉,则可能需要多加注意,自我调整了。

然而,正向积极的进取心、求胜欲,是发现别人的好,也发现我自己的好,并在综合你我优势的基础上,让自己更强。这种人自信、自立、思考问题全面公正,且具有非常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而消极的进取心,则可能发展为见不得别人好,想要把别人变得不好,这样似乎自己就算是好的了。这种人自卑、无力、困顿且很难有真正内心平和愉悦的感受。

过度在意他人比自己好,甚至永远看不见自己的优点,一味嫉妒他人优势的人,大多在小时候,就是在“被比较”中长大的。一个小小的孩童,当他很努力的做出结果,此时父母或者外界的其它声音,却只说他不如别人,某某身边的人做的比他好多了,此刻他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初始,也许是自我检讨,还是我做的不够好,我该再努力。可是如果始终都是自己做的不好,他们做的好,这个孩子终将对自己产生一种负面的信念:我很糟糕,我永远做不好。看起来,他是承认了自己的“不行”,可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任何生命体都是要拼尽最后一丝力量,也想要活下去、长大长高的,这份内在蠢蠢欲动的力量,会让孩子慢慢产生一种愤怒:凭什么他就比我好?凭什么我不能比他强?

当外在已经笃定自己技不如人,内在又不甘于落后于人时,人们便会产生另一种思路:既然我无法变得更好,那么如果让他变得不好,是不是他就比我差了?于是,贬低他人,找理由挑错、抨击他人等行为,便出现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91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