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思节做曲水流动
1、“屈刘水于,饮酒作诗”是东晋士人在祭祀节日举行的文学活动;
2、著名的《兰亭集序·前》,是东晋王羲之以永和九年曲水流动为事件而写的;
3。蜿蜒的水,其实是古人郊游,一边放松,一边为祖先祈福。
上巳节有三项活动:绕水、浮蛋于水、浮枣于水。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近水漂卵是最古老的。就是把煮鸡蛋放在河水里,让它们伊夫,谁发现了就吃谁。浮枣和曲水流水是从水边的浮蛋演变而来,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曲水尚流”是源于上巳节的习俗。当时,楔形仪式结束后,人们坐在运河两岸,将酒杯放在上游,让它们顺流而下。谁在杯前驻足,谁就喝一口,彼此欣赏,故称“曲水流动”。
曲水流觞活动是后期一些文人的活动。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佣人把酒杯浮在河的上游。当酒杯浮在某人面前时,那个人要写一首诗。做不到就要喝酒。
上巳节,也有吃、修整或沐浴等活动。洗澡是为了救灾。当时人们认为女子不孕是鬼神作祟,所以在上巳节用浴池来治疗不孕。这样,久而久之,洗澡就成了上思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巳不仅是一个扶正祛邪、求吉祥的节日,也是一个休闲欢乐的郊游。男青年、少男少女去郊外春游,互相泼水玩耍,随意找人。是中国真正实用意义上的七夕,以牡丹花为基调。
上思节的时候,还有一个射击活动,就是用丝线搭箭射野鹅。拍摄结束后,用丝线将鹅串起来。这种大雁与其说是猎物,不如说是最好的礼物。南方劳动妇女开始养蚕,采桑,养蚕。
还有三月三放风筝的民俗。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理论。有人说他们过去在战争中传递信息,但这是人民之间的一种游戏。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放风筝,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健身活动。人们也认为冬天过后,他们应该去户外,所以他们在三月的第三天放风筝。
高桥是婚育之神。所以上巳节也是求偶和教育的节日。汉代以后,上巳节仍然是一个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而且据说农历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富和春日玩乐的盛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