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一句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一则谚语。完整表述见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要理解孔子的意图,必须回到历史的语境,准确把握孔子的说话对象。“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说话对象是“君子”中的“人主”;“女子”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而是特指“人主”身边的“臣妾”,亦引申为“人主”所宠幸的身边人;小人则是与君子之道相违背之人。
词语出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意思是: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
出自: 孔子《论语 阳货篇》
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释义: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了呢,她(他)们会端架子;疏远了呢,又会啧有怨言。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被认作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也有为这句话辩解的;
他们把这句话的女子的“女”说是另外个字意的“你”,小人说成是“小孩”,但真正翻译起却重叠,变成孔子说话反复,而且还像是骂人的,孔子一个文人不可能话说不直,也不可能低俗骂人,那不通。
其实对比现实,孔子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只不过是孔子作为一个男人一时间的感触,与异性和下人相处很难的意思,并没有多大深意的话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背景。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那这后面一句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烦的事。
《论语》一书中,孔子最为现代人所攻击的恐怕当属《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人们一讲到孔子,就指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就是此章有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
意思是女子和小人是非常难以教养的。实际上的孔子并没有歧视女性的看法,他说的女子和小人是一种泛指,说的就是那些卑鄙无耻,阴暗狡诈之人。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 阳货篇》
原文节选: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译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扩展资料:
背景:
这句话与孔子的亲身经历和个人认识有关系。孔子一生栽就栽在女子与小人身上。公元前501年,鲁定公9年,孔子作了鲁国的中都宰,继而提升为司空、司寇,他原想辅佐国君大展宏图,结果齐国送来80个美女,给鲁定公和相国季桓子。
于是国君陷入女色不理朝政,并很快疏远孔子。孔子在等待祭肉不得的情况下含恨离去。显然,孔子的政治前途就是葬送在了这80个美女手中。
由此可见,孔子说出“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绝非一句轻描淡写的戏言,它恰恰是孔子在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屡屡受挫,仕途处处碰壁,审视、反思之后得出的一句沉甸甸的人生感悟,它实际上反映了孔子生命中一些无法言说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