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生怕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于是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但高洋虽然以高压的方法对待元氏宗族,却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三个月后,高洋病死。只过了短短十八年,北齐王朝就灭亡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渑池之会》主要讲述,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而立功的故事。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席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席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