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下一句是啥?

四件套包括什么2023-02-05  31

见字如面,展信如晤。

这些文字也许并不特别,但一笔一划亲手写在信纸上的“旧”形式与操场、长明灯教室、猫咪等等收信的“新”对象却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文字在延期开学的日子里,来到扬州,说尽了长达四个月的思念。

“见字如晤”是中国早期(明代开始)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字面意思是见到这些字就好像当面见到人一样,多用于写信时。

旧时人们写信时,习惯以“见字如晤”开头,意思是见到他的字,就如同见到他本人。旧时家书是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亲情纽带,寄托着亲人之间无限的思念之情。简单四字“见字如晤”,虽是书信里的常用语,但见到家人“手迹”时,就犹如同亲人“面晤”而谈的感觉。

“见字如晤,声息可辨”,见字如见人、见字如见面,甚至连声音都很清晰。“见字视知,默默无言”,是心灵相通,一切思念尽在不言中。 纸短情长,意在言外。写信人思念,看信人情深。写信是一种情怀,读信是一种享受,这便是见字如晤的真实情韵。

见字如面是一个中文词汇。

见字如面,汉语词语,拼音是jiàn zì rú miàn。

见字如面的意思见到字就当是见到本人。看到这个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见字如面是古人书信常用语,写在书信开头的问候语之后,这是写信人对收信人表达不能见面而以书信代替的说辞。

“见字如面”的用法

“见字如面”一般用在问候语之后,用作启始语。与之意思相近的还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启始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见字如面”四字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客套,仔细体会其中还微带居高临下的姿势,是对对方想要当面示敬的理解与答复。当然不讲客套,又恰是一种亲情流露,晚辈自能领会。

整理杂物的时候,发现一个鞋盒子,里面装了满满一盒子的信。

信封牛皮纸的居多,偶尔有白色的,纸质稍薄。牛皮纸的大都来自于有固定单位的朋友,而白色的则是随机从邮局购买投寄,大多来自家人。

邮戳大多是黑色的圆形,也有波浪形,还有军中的红色三角。

邮票也是五花八门,花花绿绿。在某个角落盖上邮戳,辗转奔波,直到递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寄信人自此有了一份牵挂,但愿自己的心意能顺利到达。同时亦有了一份期盼,期待同样来自远方的回音。

收信人迫不及待打开信封,一抹笑意不经意就漾在嘴角眉梢。

见字如面。

展信展颜。

八岁的女儿对我拿出的这一盒“古董”稀奇不已,这些泛黄的旧物在如今已基本难觅踪迹。

想念的时候可以直接视频,面对面的交流已经让人不觉得有空间的阻隔。

但那种“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惆怅,那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相思,再也找不到倾诉的出口。

坐在窗前灯下,用一整晚的时间写一封信的时候,该是多么郑而重之。那时,有习习微风吹过,窗外树影婆娑,或者月明星稀,或者万籁俱静。你想倾诉所有的那个人,似乎就在你身旁,你娓娓道来,他(她)侧耳倾听。写信,成了一种仪式。

给那个喜欢的人写信,桌上放着他的照片,窗外桂花的幽香若有若无。找来好看的信纸,字斟句酌,字字欢喜,句句衷肠。写好后骑自行车晃悠到附近的邮局,选好信封和邮票,郑重地投到邮筒里,一颗心也随着它辗转千里了。

终于收到了来信。偷偷地在办公室拆开,又不想马上就看,于是收到口袋里,时不时摸一下。好不容易等到下班,飞奔回单身宿舍,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心情随着那个人的话语波动起伏。一封信可以看很多遍,逐句解读,生怕有什么地方疏忽了。

然后又是回信。一来一往,情谊就这样颠簸流转,许是路程本身实在辛苦,所以在收到信时才会那么视如珍宝。

正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说的,那时没有一秒钟就可以到达的电邮,等一封信,漫长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期盼的爱情。

正因为慢,才能沉静下来,静静等待,深深体会。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唯有经历过,才能体会个中滋味。

看着那些印证着岁月和时光的文字,那些或娟秀或粗犷或清新或笨拙的字迹,一字一句都温暖如初,散发着温润的微光。

我很庆幸,我也曾有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当如今生活的烟尘瞬间退去,它们并没远离。见字如见面,展信即展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54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