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真记是艳情类的书。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小说,著名的传奇有:许尧佐的《柳氏传》,元、明、清各朝都有人加以己写,明代梅鼎祚的《玉合记》和吴长儒的《练囊记》都是依据《柳氏传》而写的。
元稹的《会真记》(一称《莺莺传》),叙述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情节曲折、文笔动人,元代王实甫便加以改写为《西厢记》。
《莺莺传》介绍:
《莺莺传》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篇传奇。这篇传奇讲述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故事。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他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
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西厢记》。
最早取材于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后被元代王实甫改编为杂剧(此前有宋人赵令畤以此题材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人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影响力均远不如杂剧《西厢记》),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皆颇有影响。
故事梗概
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书生张珙(字君瑞),偶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由于互相吟诗而产生爱慕。叛将孙飞虎带手下慕名围寺,要强抢崔莺莺,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莺莺的母亲老夫人郑氏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张生向他一位故旧“白马将军”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惠明)突出包围送出,杜太守发兵解围。
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只是赠金并让莺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张生在悲恸之下患病,莺莺也大为伤痛,后来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两人暗通书信,并最终成功幽会。
最后私情被老夫人发现,欲责罚二人,但由于红娘据理力争,无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如能蟾宫折桂便真的把莺莺许配与他,于是张生进京赴试,考中并回来迎娶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艺术成就
《西厢记》有人举之为元代最佳杂剧,剧情曲折,善于塑造人物,能因应不同人物的身份写出不同的曲词或宾白,突出地展示人物的心灵活动。《西厢记》又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
《西厢记》打破元杂剧一人独唱的成规,改为可由多人对唱。元剧惯例一本四折,间或一本五、六折,《西厢记》则全剧共五本廿一折,铺叙组织之功,突过前人。《西厢记》融化古诗词中优美的词句,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文辞优美清丽。
《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会真记》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很多版本。除当时与元稹相熟的诗人有唱和外,宋朝赵德麟就以此故事作《商调蝶恋花》十阙;金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作五本二十折杂剧《西厢记》;明李日华作《南西厢记》;陆采作《南西厢记》;周公鲁作《翻西厢记》;清查继佐作《 续西厢》......谭正璧有论文《王实甫以外二十七家〈西厢〉考》专门考查故事的流传。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把宝玉、黛玉看的《西厢记》,称为《会真记》,亦有所本,这可能是当时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