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香港最牛逼商界大鳄,霍英东的传奇一生

聚客2022-06-05  8

说到香港的TVB,除了警匪片,商界的家族传承斗争剧也很受欢迎。现实中,这样的遗产大战也曾上演。他们是霍英东家族。在上世纪香港的商业大鳄中,霍英东应该算是最厉害的一个。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巨额资产,而在于霍英东的爱国精神和他对祖国的巨大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个人简介

霍英东,生于1923年5月。原名冠泰,祖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

7岁就失去了父亲。12岁时,他考入香港人皇英语学院,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做过轮渡矿工、机场小工、修车学徒、铆工等。

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1985年,他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93年3月,他当选为第八届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8年3月,他当选为第九届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3年3月,在第十届CPPCC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6年10月2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霍英东是如何成功的?

早年就读于香港帝国理工学院,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他在船上当过烧煤工,在糖厂当过学徒,在修建机场时当过苦力,还开过一家小杂货店。1948年,他去东沙岛和别人联手打捞海藻。

20世纪40年代末,他通过从事海上驳运业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他的业务范围涵盖房地产、建筑、航运、建材、石油、百货、酒店、餐饮等。,他在香港商界已经崭露头角。

1955年,年仅32岁的霍英东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站在由他自己开发的香港最高建筑“月亮塔”的顶层,来自这个船夫的年轻人现在可以俯瞰整个领土。

2年内,在“卖烂尾楼”的房地产狂潮期间,霍英东攒下了近2000万港元。当时在香港的中英商人中,拥有这样财富的屈指可数。

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低谷。关键时刻,他大力倡导共同发展繁荣。他和地产商一起召开了香港地产建设商会第一届董事会,并当选会长,连任20年。

由于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霍英东先生在香港工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长期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并当选为永远名誉会长。

个人贡献

霍英东先生为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他积极参与内地的经济建设。投资或捐赠了番禺大石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广珠公路四座大桥等多个重大项目。

他为广州南沙的开发建设努力了十几年。广州南沙海滨新城建在沙滩上。他致力于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捐资巨资成立各种基金会支援内地教育,并捐资兴建大量教学设施。

到目前为止,他的基金会已向全国各地的教育文化事业累计捐款7.6亿港元,其中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捐款1500多万美元,资助了2000多名青年教师。他与香港其他爱国企业家于1982年共同发起成立培华教育基金会,为内地培养了1万多名经济管理人才和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人才。

他不遗余力地支持国家体育事业。1974年,在他的大力努力下,中国恢复了在亚洲足球联合会的席位。此后,他积极推动中国重返羽毛球、篮球、排球、自行车等运动的国际组织。他为北京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申办2008年奥运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激励祖国的运动员,他多次为在奥运会和其他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颁奖。他还捐资巨资兴建中国体育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全国许多地方和学校修建体育设施,设立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象棋的亚洲象棋基金。

20年来,他捐款超过10亿港元,支持国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他还十分关心革命老区的建设,提出要在三个革命老区之间建立优势互补 红三角 经济,并通过其附属基金会,捐赠港币1.5亿元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交流活动,为老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1992年和2003年的华东洪水中 Sars 在此期间,他捐赠巨款帮助穷人。他还捐款支持中国残联开展救助工作,关心和支持中医药的推广。他的善行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2005年,他被授予 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奖 。

改革开放20年来,他通过自己的机构在内地建设了霍英东基金会、霍英东体育基金会、霍英东番禺建设基金会等数百个项目,总支出超过90亿港元。

霍英东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长期担任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热心CPPCC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事务的咨询,积极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他广交海内外朋友,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广泛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积极介绍香港 一国两制 、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成功实践。

他一直关心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力倡导粤港经济合作,鼓励港人到内地投资,强调香港要在内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不仅向香港人介绍内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投资内地的经验,还经常帮助解决香港人在内地投资遇到的问题。他被香港人誉为 与大陆沟通的桥梁 。为促进香港体育界与内地的交流,他还推动了 省港杯 自1979年以来,足球比赛已经连续举行了28届。他秉承做生意赚钱不忘回馈社会的人生准则,热心支持香港各项社会事业。

通过他的基金会,他向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基金会、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人皇旧生会中学等教育机构,以及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捐赠了大量资金。

他不遗余力发展香港足球事业,是第一届香港足球总会会长。他出资为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香港运动员颁发奖牌和奖金,并多次邀请国际体坛名人访港,推动香港体育事业的发展。他关心人民的疾苦,热心慈善事业。多年来,向许多医院进行了捐款,以建造建筑物、增加设备和设立研究基金,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个人评价

他从来没有让任何人失望过,能被香港左派、中间派、右派接受,真的很难得。被港英政府打压,我们不屈服。我们不必呆在这里。这种毅力和灵活真的很值得学习。还有他对体育的真挚热爱,对南沙这片不毛之地的巨额投资。真的可以看出他的赤子之心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

共产党为他赚到了第一桶金,他对这个国家的回报是巨大的。只是有一个诉讼涉及到家庭财产的后代分配问题。真的很尴尬。我觉得第三个很蠢。老人分给他的南沙,现在不是最赚钱的,但是有前途,有机会,和中共不断接触。不理解老人真是煞费苦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428.html
最新回复(0)